

1.《左傳.成公十四年》"懲惡而勸善,非圣人誰能修之?"后以"勸善懲惡"指獎勉勸勵有善行的人,懲戒有惡行的人。
陳述未敢敷布腹心。
1.見"敷衽"。
1.鋪敘而加以發揮。
2.謂廣為傳播。
〈書〉詳細敘述。
1.猶廣興。
1.奏對,陳奏廷對。
1.茂盛貌。《文選.王褒》"洞條暢而罕節兮﹐標敷紛以扶踈。"李善注"敷紛﹐茂盛。"一說為莖多貌﹐見呂向注。
1.猶敷紛。茂盛貌。
1.花開貌。
1.布告,宣告。
1.廣泛傳播。
1.傳布弘揚。
2.鋪陳闡揚。
1.猶敷榮。開花。
1.布績。謂建功立業。
1.佛教語。陳飾于佛座前供桌上的飾物。
2.佛教語。即袈裟。以袈裟可敷地作游方僧人的坐臥之具,故稱。
1.披露,公布。
1.謂臣下陳奏善策,天子擇善采納。
1.廣布。
1.廣求;遍求。敷,通"溥"。
1.開花。
1.茂盛貌。
①鋪(軌道、管道等)~電纜 ㄧ~鐵路。②設置(水雷、地雷等)。
1.猶布施。
1.普天下。敷,通"溥"。時,世。
1.鋪敘闡釋。
1.鋪敘;陳述。
1.展枝。
1.猶布聞。使名聲遠揚。
1.施賜。
1.傳布顯揚。
1.鋪敘描寫。
1.謂廣布而使之振興。
1.傳播,宣揚。
1.廣泛尋訪。
①做事不負責或待人不懇切,只做表面上的應付~塞責ㄧ~了事。②勉強維持手里的錢還夠~幾天。
1.謂做事不負責,只圖表面上能應付過去便完事。
1.猶敷衍了事。
1.做事馬馬虎虎應付一下,塞責了事。
同‘敷衍’。
1.傳播宣揚。
1.施予,留給。
1.開放的花朵。
1.亦作"敷佑"。
2.謂敷布德澤以佑助百姓。《書.金縢》"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孔傳"汝元孫受命于天庭為天子﹐布其德教﹐以佑助四方。"一說﹐猶遍有。周秉鈞易解"敷﹐徧也。佑﹐讀為有……此言武王新見命于上帝﹐徧有四方。"
1.魏晉時期中藥名。相傳用柏子仁﹑麻仁﹑細辛﹑干姜﹑附子等調和而成。
1.馀留;馀下。
1.和悅貌。
①一事物全部包含在另一事物之內中學生”與學生”這兩個概念是從屬關系。②依附;附屬舊社會,婦女從屬于丈夫,無社會地位可言。
1.猶從此。
1.侄兒。
1.堂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