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唐陳玄佑小說《離魂記》中的女主人公。
1.比喻取之極易。
1.設使;倘若。
1.像這樣。
2.佛教語。印可﹑許可之辭。
1.佛經開卷語。傳說釋迦牟尼滅后,弟子們匯集他的言論,因阿難為佛侍者,所聞最多,就推他宣唱佛說,他以"如是我聞"開場,意為我聞佛如此說。"如是",指經中的內容;"我聞",指阿難親自聽聞。著此一句,以昭信實。見《佛地經論》卷一。
2.猶言聽得這樣說。
1.像放下沉重負擔那樣輕松。
1.按照規定的或要求的數目。
2.按照原來的數目。
1.如此。
1.奈何。怎樣辦;如何處置。
2.奈何。為什么。
1.同"如湯沃雪"。
1.同"如湯沃雪"。
1.同"如湯沃雪"。
1.像熱水澆在雪上,很快就化掉。形容十分容易。語本《文選.枚乘》"小飰大歠,如湯沃雪。"劉良注"如湯沃雪,言食之易也。"
1.形容福氣特別大。
1.猶如;好像。
1.如見面。舊時書信用語。
1.如同下面所敘述或列舉的。
1.舊時官府司法用語。謂照報告中對原案處理的辦法處理,并準予銷案。
1.好像。
1.稱心,如意。
1.謂交友情意不投,時間雖久,仍和新相識一樣。
1.晉宋時俗語。猶如此,這樣。
1.舊時稱結拜的哥哥。參見"如兄如弟"。
1.謂情意深厚,有如兄弟。
2.舊俗異姓結拜兄弟,年長的稱"如兄",年幼的稱"如弟"。
1.塤(塤)﹑篪﹑樂器名。這兩種樂器合奏時,塤唱而篪和,用以比喻兩物之響\﹑應和。
1.一律;一樣。
1.而已。
1.《莊子·徐無鬼》"蟻慕羊肉,羊肉膻也。"后以"如蟻附膻"比喻趨炎附勢或追名逐利的行為。
1.樂曲名。
1.比喻考慮問題時,只從好的方面著想的一廂情愿的打算。
1.比喻追求女色名利的齷齪行為。
1.語本《管子·任法》"然故下之事上也,如響之應聲也;臣之事主也,如影之從形也。"后比喻兩個人或兩件事物關系密切,不能分離。
1.好像丟失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安的樣子。
1.比喻關系融洽﹑親密。
1.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1.形容多。
2.謂別后很難重逢,就像落下的雨不再回到天空。
3.凄苦貌。
1.傳說中彭澤湖神的女婢名。晉干寶《搜神記》卷四載廬陵歐明為彭澤湖神青洪君所邀,"明既見青洪君,乃求如愿。使逐明去。如愿者,青洪君婢也。明將歸,所愿輒得,數年,大富。"
2.符合愿望;達到愿望。
1.謂愿望得到實現。
1.謂按照約定行事。
1.形容盛多。
2.發美長貌。
3.比喻德化廣大。
1.《論語·八佾》"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謂祭祀神靈﹑祖先時,好像受祭者就在面前◇稱祭祀誠敬為"如在"。
1.怎么;為什么。
2.怎么樣;怎么辦。
1.怎么辦。
1.《論語·八佾》"或問褅之說。子曰'子知也;知其說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后用"如指諸掌"比喻對事情非常熟悉了解。
1.隨順意愿;實現志愿。
1.一字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讀音,依本音讀叫"如字"。
1.見"如癡似醉"。
1.宋朱熹《伊洛淵源錄》卷四"朱公掞見明道于汝州,逾月而歸。語人曰'光庭在春風中坐了一月。'"后用以喻與品德高尚而有學識的人相處并受其熏陶。
1.比喻暗昧無知,不能辨析。
1.《晉書·杜錫傳》"性亮直忠烈,屢諫愍懷太子,言辭懇切,太子患之◇置針著錫常所坐處氈中,刺之流血。"后以"如坐針氈"比喻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1.指淫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