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晉書·杜錫傳》"性亮直忠烈,屢諫愍懷太子,言辭懇切,太子患之◇置針著錫常所坐處氈中,刺之流血。"后以"如坐針氈"比喻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1.以刀圭稱量的中藥。指粉劑。
1.刀傷留下的褊。
1.見"刀閕"。
1.指戰亂。
1.見"刀幾"。
1.亦作"刀機"。
2.切肉用的刀和幾案。
3.謂誅除。
4.喻危險境地。
1.刀背。
2.喻陡險之道。
1.刀和戟。古代武器。
1.魚名。即刀魚。
1.刀和剪子。泛指日用的切割剪裁工具。
1.刀和劍。古代兵器。
2.泛指武器。
1.刀和弓箭。古代武器。
1.切削工具的統稱,包括車刀﹑銑刀﹑刨刀﹑絞刀﹑鉆頭等。廣義地說,也包括屠宰牲畜﹑切削食物和醫療手術等所用的刀在內。
1.刀和鋸。古代刑具。亦代指刑罰。
2.刀和鋸。特指施宮刑之用具。借指施宮刑。
3.刀和鋸。泛指木工工具。
1.四者皆古代刑具。借指酷刑。
1.四者皆古代刑具。借指嚴刑。
1.猶刑馀。指閹人。
1.木制的刀匣。
1.清末陜西民間秘密團體。因會員經常佩帶長約三尺﹑寬約二寸的關山刀子,故稱。相傳創立于清咸豐五年(1855年)以前。其成員多屬破產農民﹑失業手工業工人及其他城市勞動人民和游民,長期秘密活動于渭河兩岸和潼關以西﹑西安以東地區,反抗封建壓迫剝削。辛亥革命時期,不少成員接受同盟會領導,多次參加武裝起義,成為陜西光復的重要力量◇流為軍閥爪牙。
2.民國初年亦稱土匪為刀客。
1.指刀用來切削的一邊。
2.喻關鍵處。
3.動手術或受刀傷留下的傷口。
1.即螳螂。
1.傳說臨川山間的鬼怪名。
1.見"刀鑷"。
1.小刀和磨刀石。古人或少數民族隨身攜帶的日用品。
2.專指磨刀石。
1.即鐮刀。農具。
1.方言。指刀。武器。
2.特指菜刀。
1.腳。
1.傳統戲劇中旦角的一種。扮演騎在馬上使用大刀長槍作戰的女性,如《穆柯寨》的穆桂英﹑《戰金山》的梁紅玉﹑《扈家莊》的扈三娘等。
1.刀尖。
舞蹈家。云南車里(今景洪)人。傣族。女。十二歲參加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文工團。1959年入云南省歌舞團。1962年入東方歌舞團。曾主演舞劇《召樹屯與楠木諾娜》以及獨舞《水》、《金色的孔雀》等。
1.指衛士舉起刀斧等兵器交錯架成門狀。用以立誓或顯示威力震懾對方。
1.見"刀州夢"。
1.見"刀頭蜜"。
1.古代文體之一。刻在刀上的銘文。
1.舊時一種女式小腳鞋子。
1.古代黥刑。
1.亦作"刀籬"。
2.刀與鑷子。除毛發的工具。亦借指理發整容。
1.古代一手持刀﹑一手持盾牌的兵士。
1.刀劍。
1.指未裝柄的刀身部分。
2.裝在保險刀架內刮臉用的薄鋼片。
3.裝在機械上作切削用的片狀刃具。
1.古代貨幣。
1.刀和槍。泛指武器。
1.泛指武器。
1.亦作"刀削"。
2.刀的套子。
1.喻為人圓滑,兩面討好。
1.隋宮的嬪御名。
1.刀用來切削的一邊。
2.刀類兵器的泛稱。
3.喻關鍵處。
1.佛教語。地獄中的酷刑之一。
2.喻極險惡的境地。
1.喻極險惡的境地。
1.佛教語。地獄酷刑之一。
2.為古代酷刑。
3.喻極危險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