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棄之敝屣"。
2.像扔掉破鞋一樣把它拋棄,比喻毫不可惜。
1.圖籍。指地圖﹑戶籍等簿冊。
1.謀人錢財,害人性命。
1.古代方士或儒生編造的關于帝王受命征驗一類的書,多為隱語﹑預言。始于秦,盛于東漢。
1.謀劃國家存亡大計。
2.謀求生存。
1.度量德行。圖,通"度"。
1.圖書和經典。
1.見"圖牒"。
1.帽大針短的釘子,用來把紙﹑布等釘在木板或墻壁上。
1.揣測;揣度。
1.圖錄和法典。
2.猶法度。
1.畫工。
1.圖謀建立功業。
1.籌辦私塾,謀求教職。
1.逃出樊籠。
1.放走;釋放。
2.放任不拘。
1.裂縫。
1.《易.小畜》"九三﹐輿說輻﹐夫妻反目。"說﹐通"脫"。陸德明釋文"輻﹐本亦作輹﹐音服。馬云車下縛也。"按﹐即縛住車軸之繩﹐脫落則車不能行駛。故以"脫輹"喻夫妻不和﹐失其結合之紐帶◇并以為夫妻離異之稱。
1.病名。肛管和直腸自肛門脫出。長期的便秘﹑腹瀉﹑痔瘡等都能引起。
1.亦作"脫藁"。
2.著作完成。
1.見"脫稿"。
1.猶徹底。
1.原指火車車廂的掛鉤脫落。引申為事物的聯系中斷。
1.見"脫鞴"。
1.見"脫胎換骨"。
1.見"脫胎換骨"。
1.脫帽。
2.脫去冠冕。喻官吏去職。
1.付錢。古時用方孔錢﹐皆以繩貫﹐故稱。
1.日﹑月食時失去光輝。
2.傳說中的刀神。
3.將衣服全都脫掉;籠罩物或涂料等全部脫落。
1.脫身逃歸。
1.原指車輪脫離軌道。亦借指事物脫離正軌。
1.脫去粗衣。喻脫離寒賤。亦指妓女從良。
1.指全家脫漏戶籍。
1.方言。溜走;躲懶。
1.發展變化。
2.尸解羽化。
1.見"脫胎換骨"。
1.倘或。
1.謂出賣貨物。
2.貨物脫銷。
1.免禍。
1.亦作"脫跡"。
2.謂脫略形跡。
1.原指馬脫籠頭﹐后即謂不受羈絆。
1.除去門籍。謂辭官。
2.注銷服役名籍。
1.解脫枷鎖。猶免罪。
1.脫掉鎧甲。喻停止戰斗。
1.擔挑的東西脫落。比喻落空。
2.滑溜﹐不老實。
1.脫衣露肩。
2.方言。指挑擔或抬轎者滑脫扁擔或轎杠。
3.方言。卸掉責任。
1.囚犯自獄門脫逃﹐謂之"脫監"。
1.原指簡片散失◇泛指書本有缺頁或文字有脫漏。
1.解下佩劍。比喻棄武修文。語出《禮記.樂記》"裨冕搢笏﹐而虎賁之士說劍也。"說﹐通"脫"。《孔子家語.辯樂》作"裨冕搢笏﹐而虎賁之士脫劍"。
2.漢劉向《新序.節士》"延陵季子將西聘晉﹐帶寶劍以過徐君。徐君觀劍﹐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為有上國之使﹐未獻也。然其心許之矣。致使于晉﹐故反﹐則徐君死于楚……于是季子以劍帶徐君墓樹而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后以"脫劍"用為悼念亡友之典。
1.脫掉韁繩的馬。比喻脫離羈絆的人或事物。
1.物體上的膠質脫落;用膠質粘合的物體脫落。
2.去掉附著在植物纖維上的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