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肩挨肩﹐腳碰腳。形容人多擁擠。
1.昏亂貌。
1.形容躊躇不前。
1.盤旋飛翔。
1.盤旋,轉動。
1.即圈肥。牛﹑馬﹑豬等家畜的糞尿與墊圈的土﹑草等混合漚成的肥料。
1.馬廄的副職官長。參見"廄長"。
1.有關牛馬管理﹑稅收的律令。西漢置,東漢廢。三國魏時,其律散附于其他各律。晉以牧事之律合之,名《廄牧律》。南朝宋﹑齊﹑梁復名《廄律》。隋唐又以庫事之律附之,名《廄庫律》。參閱《晉書·刑法志》﹑《隋書·刑法志》及《唐律疏義·廄庫》。
1.亦作"廄牧"。
2.飼養和放牧。
1.養馬的人。
1.飼養牲口的兵卒。
1.亦作"廄尹"。
2.官名。即宮廻尹。
3.復姓。
1.馬棚。
1.亦作"廄庾"。
2.廄庫。
1.亦作"廄苑"。
2.養馬場。
1.亦作"廄置"。
2.驛站。
1.亦作"廄卒"。
2.馬夫。
1.惶恐不安,心神不定貌。
1.昏亂貌。
1.昏聵不明貌。
1.指回旋的流水。
1.亦作"洄蕩"。
2.轉動。
3.回旋飄蕩。
1.亦作"洄澓"。
2.湍急回旋的流水。
1.見"洄洑"。
1.水流湍急回旋。
1.水流受阻而回旋。
1.水旋流貌。
1.水流盤旋曲折。
1.邪僻。
1.水流回旋涌起貌。
1.相違逆。
1.回旋的水流。
1.古地名。在河南省漯河市沙河與澧河會流處。溵水于此洄曲,故名。唐憲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淮西節度使吳元濟反。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命裴度宣慰淮西行營,率李愬﹑李光顏等將領往討,元濟重兵據洄曲拒戰。李愬雪夜繞道徑襲蔡州,擒元濟,即此地。
1.洄水邊的空地。
1.回旋的水流。
1.旋渦。
1.亦作"洄溯"。
2.逆流而上。
3.引申為回顧或向上推求。
4.指回旋的水。
1.見"洄泝"。
1.回旋的急流。
1.謂水流受阻騰空回旋。
1.亦作"洄漩"。
2.水流回旋,盤旋。
1.見"洄旋"。
1.謂逆流而上與順流而下。
俗稱小茴香”。傘形科。多年生草本,香味濃郁。莖灰綠色,有粉霜。葉線形。夏秋開黃色小花。果實橢圓形。原產地中海地區,中國各地普遍栽培。嫩莖葉可作蔬菜或調味品。果實入藥,有驅風、祛痰、散寒、健胃和止痛等功效。
1.亦作"蛓厥"。
2.蛔蟲病。
1.即蚰蜒﹐一種節肢動物。
1.謂悔改自新。
1.懊悔。
1.因翻悔而違背。
1.悔恨慚愧。
1.悔恨惆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