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象聲詞。
鎖,用以封閉的器具。比喻關鍵《野草》是魯迅先生為自己寫,寫自己的書,是理解他的鎖鑰。
1.鎖鏈。
1.即鎖子甲。
1.亦作"鏁子骨"。
2.見"鎖骨"。
3.相傳唐大歷時﹐延州一婦人死﹐有西域胡僧敬禮焚香﹑圍繞贊嘆于其墓﹐謂彼即鎖骨菩薩。"眾人即開墓﹐視遍身之骨﹐鉤結皆如鎖狀﹐果如僧言。州人異之﹐為設大齋﹐起塔焉。"見唐李復言《續玄怪錄.延州婦人》。因指得道之人聯結如鎖狀的骨節。
1.一種鎧甲。其甲五環相銜﹐一環受鏃﹐諸環拱護﹐故箭不能入。泛指制作精細的鎧甲。
1.即鎖子甲。
1.寶帳名。
1.矢名。金屬箭頭﹐剪齊箭羽的箭。周代為八矢之一。用于近射或田獵。亦可用于禮射。一說鎍矢為八矢之通名。
1.象聲詞。
1.異心;惡意。
1.即第三人稱。
1.外出,往其他地方。
1.別處。
1.見"他爹"。
1.亦稱"他大"。
2.方言、子的爹。農村缺少文化的婦女有了子女后,稱自己的丈夫為"他爹"或"他大"。
1.即及物動詞。
1.其他的打算和對策。
1.別處;他鄉。
1.別的理由﹑原因。
2.別的事。
1.他自己,他本人。
1.他人之家,別人家。
2.它;他(她)。家,人稱的語尾。
1.他們兩人。
1.北魏時胡人的姓。
1.詈詞。用于句中。表示怨恨﹑憤怒等情緒。
1.詈詞。表示怨恨﹑憤怒等情緒。
1.他們。
1.他們。懣,輩﹑們,表復數。
1.代詞。稱自己和對方以外的若干人。
1.他們兩個人。
1.猶言將來,以后。
2.往年;以前。
1.詈詞。用于句中。表示驚異或怨恨等情緒。
1.方言。他人,別人。
1.指岔道,歧路。
2.指左道,邪道。
1.別人。
1.以往;昔日;過去的某一天或某一時期。
2.過些天;日后;將來的某一天或某一時期。
由于礦物混入了其他雜質所引起的顏色。與礦物本身性質無關,隨混入雜質的不同而不同,故對鑒定礦物的意義不大。
1.被別人殺死。
2.刑法用語,與"自殺"相對而言。
1.別處的山。
2.引申泛指山石。
3.指別處山上的石頭。比喻磨礪自己,幫助自己成就的外力。
4.清查慎行的別稱。
他,本作它”。《詩·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為錯?!庇炙街?,可以攻玉。”錯琢玉之具;攻琢治。別的山上的石頭,可用來琢磨玉器◇以他山之石”比喻可取以為法,幫助自己提高、改進的學習對象。
1.來生,下一世。
1.昔日;往時。
2.將來,以后。
1.別室。
2.猶言側室。指妾。
1.指女子另嫁他人,改嫁。
1.猶言何人﹑誰。
1.亦作"他他藉籍"。
2.縱橫錯雜貌。
1.見"他他籍籍"。
1.別的途徑。多指不正當的途徑。
2.別的方法。
1.異鄉,家鄉以外的地方。
1.別的打算;異心。
1.別的企圖;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