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夸獎。
1.軍事上指對鞏固防御陣地起支撐作用的扼守要點。
2.引申指事物的關鍵所在。
①撐住;勉強維持在壓力面前,他有點支持不住了|他知道城中糧食不多,最多支持一個月。②支援;贊助互相支持|支持世界人民爭取和平的斗爭。③照料;應付家中自有兄弟支持,不必掛懷|叫道人支持這些轎夫馬夫,上下人等。
1.支付,付出去。亦指支付的款項。
1.支撐在床上。
2.語出《史記.龜策列傳》◇用作典故。
1.猶疊床架屋。喻重復。
1.《史記.龜策列傳》"南方老人用j支床足,行二十余歲,老人死,移床,j尚生不死。j能行氣導引。"后用為典故,比喻身處困境,內心寂寞。
1.支床之龜。喻受束縛或內心寂寞。
1.見"支辭"。
1.亦作"支詞"。
2.強為之辭。
3.蕪蔓虛飾之辭。
1.支付賜與。
1.支撐籌辦。
1.接待。
1.承受,承當。
1.黨羽。
1.抵敵。
1.丈量土地。
1.生理學名詞。杠桿賴以支撐物體而發(fā)生作用的固定不動的一點。引申指事物的關鍵,中心。
1.調度。
2.打發(fā),使令。
3.支吾搪塞。
4.排遣。
1.計算;籌算。
2.支出。
3.支度使的省稱。參見"支度使"。
1.官名。唐各道節(jié)度使多兼支度﹑營田﹑招討﹑經略使。其屬有支度判官。又金都運司內亦有支度判官。支度使非戶部三司使中的度支使。
①軍隊中相當于師或團的一級組織。②軍隊作戰(zhàn)時的臨時編組。
1.對付,應付。
2.支吾答對;對答。
3.應酬接待。
1.撥付發(fā)給。
1.發(fā)放。
1.支用﹑花費。
2.日常費用。
1.分割,分解。
2.古代碎裂犯人肢體的一種酷刑。
3.處置;安排。
4.支使;分派。
5.支付;付給財物。 6.分辯。 7.猶分支。
1.亦作"支分族解"。
2.把肢體與關節(jié)一一分開。節(jié),關節(jié)。族,骨節(jié)交錯盤結之處。比喻剖析義理,詳盡中肯。
1.見"支分節(jié)解"。
1.分解肢體;剁成碎塊。猶言碎尸萬段。
1.見"支父"。
1.輔助根本的枝葉。引申為輔弼﹑支脈等。
1.亦稱"支甫"。亦稱"支伯"。
2.古代賢士,全稱為子州支父。或說姓子名州,字支父。
1.付出,付給。多指付款。
貨幣的職能之一。貨幣用來清償欠款時作為延期支付手段的職能。多為賒帳買賣而引起,逐步擴大到支付工資、利息、租稅等。
1.親屬。
1.亦作"支干"。
2.支,地支;干,天干。古代以支干相配紀日,后亦用以紀年月。
1.肢體肌膚。支,"肢"的古字。
1.供給,支付。
1.打更;守夜。
2.指打更守夜的人。
1.即晉高僧支遁。字道林,時人也稱為"林公"∮內林慮人,一說陳留人。精研《莊子》與《維摩經》,擅清談。當時名流謝安﹑王羲之等均與為友。
2.泛稱高僧。
1.晉高僧支道林愛養(yǎng)鷹◇用以為典。
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支道林常養(yǎng)數匹馬。或言道人畜馬不韻,支曰'貧道重其神駿。'"余嘉錫箋疏"《吳郡志》九云支遁庵在南峰,古號支硎山,晉高僧支遁嘗居此。剜山為龕,甚寬敞。道林喜養(yǎng)駿馬,今有白馬磵,云飲馬處也。庵旁石上有馬足四,云是道林飛步馬跡也。"后用以為典。
1.供應。
1.不能表白。《墨子.親士》"分議者延延,而支茍者詻詻焉。"一說為"交敬"之誤。見孫詒讓間詁。
1.猶言肢體。
2.猶骨肉。指親人。
1.肢體骸骨。謂尸體。
1.障礙。
1.應付。
1.處置;應付。
1.猶寄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