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比喻聲音﹐談吐。
2.形容不費力氣或時間短暫。
1.從錢財的總數中按一定成數留下來。
1.稽留延遲。
1.儲存。亦指儲存之物。
1.留住,定居。
1.謂從前的事物留下來傳給后世。
2.流布;傳開。留,通"流"。
1.存留,保存。
1.見"留滯"。
1.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1.比喻能保留最根本的條件,其他問題就可得到解決。
1.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1.指唐時節度留后的官署。
1.靜與動。《莊子.天地》"留動而生物,物成生理,謂之形。"成玄英疏"留,靜也。陽動陰靜,氤氳升降,分布三才,化生萬物,物得成就,生理具足,謂之形也。"一說留,通"流",指變動轉化。陸德明釋文"留,或作'流'。"
1.積壓文案。
1.《三國志.魏志.常林傳》"林遂稱疾篤"裴松之注引三國魏魚豢《魏略》載,壽春令時苗,少清白。到任時乘薄輌車,黃牸牛,布被囊。居官歲馀,牛生一犢。離任時,留其犢,謂主簿曰"令來時,本無此犢,犢是淮南所生有也。"又《晉書.羊祜傳》載,巨平侯羊篇"歷官清慎,有私牛于官舍產犢,及遷而留之。"后以留犢喻居官清廉,纖介不取。
1.留客用飯。
1.留下芳香。亦指留下好名聲。
1.取舍。指選用人員時的錄用與不錄用。
1.職官和官署名。猶留臺﹑留任。
1.指官吏推遲更代,繼續留任。
1.清制,進士之中在一甲里一二三名的分別為狀元﹑榜眼﹑探花。在二甲﹑三甲里的,再應朝考,成績優者到翰林院學習三年,稱"庶吉士"。學習期滿,舉行"散館"考試,優等的授翰林院正式官職,原為二甲進士授編修,原為三甲進士授檢討,稱為"留館"。未留館的,可為給事中御史主事,或出為州縣官。
1.即劉海。指婦女或兒童垂在額頭上的短發。
1.留戀與愛好。
1.秦末,張良運籌帷幄,佐劉邦平定天下,以功封留侯。詩文中常用為稱頌功臣之典。
1.官職名。猶留守﹑留臺。帝王離京留在京師總攝政事之官。
2.官職名。唐中葉后,藩鎮坐大,節度使遇有事故,往往以其子侄或親信將吏代行職務,稱節度留后或觀察留后。亦有叛將推翻統師,自稱留后,而后由朝廷補行正式任命者。
3.北宋以后,名漸廢。惟詩文中仍以指稱擁兵抗上的權臣。
1.猶言留后門。
1.預留退身之路。
1.謂采取留有馀地的辦法。
1.留客歡宴。
1.黑黃色。
1.學生學年成績不合升級標準,留在原年級重新學習。
1.留意計算,仔細籌劃。
2.謂擱置原定計劃。
1.指人臣死時留下的奏章。即遺表。
1.集中精力;專心。
1.保守,維持現狀。
2.停住,居留。
3.猶滯積﹑滯澀。
1.留題詩文。
1.猶言猶豫不決。
1.指狗。
1.指翩翩然﹑令人留連難舍的舞袖。語出《楚辭.大招》"長袂拂面,善留客只。"
1.原為唐代教坊曲名◇發展為詞牌名。雙調,有九十八字﹑九十四字兩體,見《詞譜》卷二六。
2.古兵器名。一種頭端有倒鉤的長槍。
1.猶留難;阻難。
1.挽留款待。
又稱綠薄荷”。雙子葉植物,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有香味。莖方形,葉披針形,花紫色或白色。中國河北、江蘇、浙江等地有栽培。莖葉可提取留蘭香油,用于食品和醫藥工業。全草可入藥,稱香花菜”。
1.《漢書.匈奴傳下》"昌猛與單于及大臣俱登匈奴諾水東山,刑白馬,單于以徑路刀金留犁撓酒,以老上單于所破月氏王頭為飲器者共飲血盟。"顏師古注引應劭曰"徑路,匈奴寶刀也。金,契金也。留犁,飯匕也。撓,和也。契金著酒中,撓攪飲之。"用寶刀"徑路"﹑飯匕"留犂"攪酒,作血盟之飲,是漢時漢與匈奴間訂盟的一種儀式◇以"留犁撓酒"謂漢族王朝與其他少數民族統治者訂立和約。
1.力量得不到發揮。指失業。
1.形容留戀景物,舍不得回去。
1.見"留連"。
1.謂人留滯于下,不能擢升。
2.泛指東西沉落。
3.猶流落。謂窮困而隨處飄泊。
4.木名。
1.指漢時西域宛王留匿善馬事。武帝愛大宛貳師城善馬,派使者持重金以請,宛王匿馬不予,并殺使者。武帝怒,派李廣利為貳師將軍圍攻宛城,取善馬數十匹,中馬三千馀匹而歸。見《漢書.李廣利傳》。
2.引申指留下有用之材。
1.關心;憐憫。
1.猶延年,長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