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感慨悲傷。
過分嬌縱、喜愛溺愛孩子,反而會害了孩子。
1.淹死。
1.《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騎士曰'沛公不好儒,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解其冠,溲溺其中。'"后遂以"溺冠"為凌辱儒生的典故。
1.沉迷;迷信。
1.謂因言語不慎,招人怨恨而遭禍殃。語本《禮記.緇衣》"小人溺于水,君子溺于口。"孔穎達疏"君子溺于口者﹐言卿大夫之君子以口傷人﹐而致怨恨﹐遂被覆沒﹐亦如溺于水不能自治也。"
1.指范雎受辱事。語出《史記.范雎蔡澤列傳》"魏齊大怒,使舍人笞擊雎,折脅折齒。雎詳死,即卷以簣,置廁中。賓客飲者醉,更溺雎,故僯辱以懲后,令無妄言者。"
1.沉沒。
2.引申為沉迷。
1.沉沒。
1.解小便。
1.將剛生下的女嬰投入水中淹死。舊時重男輕女的陋俗。
1.小便盆。
1.盛小便的器物。
1.囿于情;沉陷于感情。
2.思想感情沉湎于某個方面。
1.落水遭淹的人。
2.喻指沉淪不能自拔的人。
3.謂使人沉迷。
指人淹沒于水中,因大量的水或泥沙、雜物等經口鼻灌入肺內,造成呼吸道阻塞,引起窒息,缺氧,心跳、呼吸停止和昏迷的現象。發現溺水者應即救護,清除口鼻內泥沙或污物,恢復呼吸道通暢,如腹部膨隆者,應倒水。如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心臟擠壓,同時急送醫院。
1.淹死。
1.撒尿。
1.尿坑。
1.沉溺心靈。
2.潛沉心志。
1.謂淹沒天然的心性,掩蓋純樸的本質。語本《莊子.繕性》"文滅質,博溺心。"
1.猶迷信,篤信。
1.墊接尿滴的內褲。
1.謂心志沉湎于某個方面。
1.古謂淫溺的音樂。與正音﹑雅音相對言。
1.傲視并盤問。
1.高視貌。
1.斜視;旁觀。
2.傲視。
1.窺望;斜視。
1.斜視而笑。
1.目斜視轉動。喻指神色。
1.斜著眼睛注視。
1.蚜蟲的通稱。
1.形容物體給人以粘糊的感覺。
1.因次數過多或時間過長而感到厭煩。
2.厭惡。
1.猶脂粉。
1.三人相聲中逗哏﹑捧哏外的第三個角色。此角配合前二人制造笑料﹐彌補其不足﹐故稱。
1.污垢。
1.方言。形容東西黏;粘糊。
1.指骯臟行為。
1.指北宋詞人柳永。其作品多描繪歌妓生活﹐文情旖旎﹐音律諧婉﹐故有此稱。
1.謂沾污。
2.涂抹。
3.即抹子。泥瓦工用來抹灰泥的器具。
1.小旗。
1.肥沃的泥土。
1.食物中油脂過多﹐使人厭食。
2.由于話語冗長或重復過多使人厭倦。
3.纏磨人。
1.猶膩味。
1.猶濃香。
1.指某種事物使人產生厭惡或骯臟的感覺。
1.帽名。
1.極親密的朋友。
1.親昵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