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滿朝,滿朝的人。
1.披甲騎馬。
1.界限或范圍。
畫直線用的木條,沒有刻度。
1.劃為一道疆界。
2.指行格。
1.廣東東部一種農(nóng)歷十一月種,次年四月收成的稻。
1.指襯里,襯底。
1.劃斷;分開。
1.鎮(zhèn)書紙的文具。一般為木制,也有用玉石﹑象牙﹑水晶等為材料的。
2.即戒方。舊時塾師對學生施行體罰時所用的小木板。
1.境界;地界。
1.隔開。
2.猶界限。
兩國或兩地區(qū)分界的河流。
1.亦作"界畫"。
2.中國畫中以界筆﹑直尺劃線的技法,用以表現(xiàn)宮室﹑樓臺﹑屋宇等題材。
3.劃分界線;劃分。
①亦作界劃”。即劃分界線。在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特指用界筆、直尺劃線的技法,主要用以描繪宮室、樓臺、屋宇等。②以宮室、樓臺、屋宇等建筑物為題材,用界筆、直尺劃線的中國畫。又稱宮室”或屋木”。
1.宋代紙幣"會子"的別稱。因由官府造鈔,分界(期)發(fā)行,故稱。
1.界域。或,同"域"。
1.疆界,國家或地域的邊界。
1.疆界。
1.隔絕。
1.謂介于石壁之間的白匹練。喻瀑布。
1.交叉路口。
1.謂任期到達規(guī)定年限。界,通"屆"。
1.在交界地方樹立的牌子,用做分界的標志。
1.邊界。
1.劃破。
1.作為分界的墻壁。
1.界限明顯貌。
1.劃分地界。
1.猶沙界。指多如恒河沙數(shù)的世界。語出《法華經(jīng).五百弟子受記品》"其佛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為一佛士。"
兩國或兩地區(qū)分界的山。
1.邊界前緣;交界的地方。
定義的舊稱。
1.接天。極言其高。
量具的一種,有兩個測量端,分別表示兩個不同的尺寸,工件能通過其中一端而不能通過另一端即為合格品。測量軸或凸形工件的叫卡規(guī);測量孔眼或凹形工件的叫塞規(guī)。也叫極限量規(guī)、量規(guī)。
1.紙或絹上的直行格。
1.猶境域。
1.兩國為劃分疆界﹑明定界址或為消除邊界糾紛而共同締結(jié)的條約。亦用以比喻為劃分事權(quán)范圍而制定的某種法規(guī)。
1.界隔的屏障。
1.土地分界之處。
1.畫有直行的紙。
1.指邊界。
2.指邊界所至的標志。
1.用紅筆劃成行格。
在交界地方樹立的樁子,用做分界的標志。
1.謂壁上所題書畫如疥瘢﹐令人厭惡。語出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語資》"大歷末﹐禪師玄覽住荊州陟屺寺﹐道高有風韻﹐人不可得而親﹐張璪嘗畫古松于齋壁﹐符載贊之﹐衛(wèi)象詩之﹐亦一時三絶。覽悉加堊焉。人問其故﹐曰'無事疥吾壁也。'"宋陳造《次韻蘇監(jiān)倉》"逢人爭食有處有,疥壁留詩無處無。"亦以自謙詩畫粗劣。
傳染性皮膚病,病原體是疥蟲,多發(fā)生在手腕、手指、臀部、腹部等部位。癥狀是局部起丘疹而不變顏色,非常刺癢。
1.急速;快速。
2.緊急的事。
1.憎惡之甚貌。
2.急忙貌;快速貌。
1.疾革。
1.妒忌。
2.憎恨。
1.病略好轉(zhuǎn)。
1.快速。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