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壁上所題書畫如疥瘢﹐令人厭惡。語出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語資》"大歷末﹐禪師玄覽住荊州陟屺寺﹐道高有風韻﹐人不可得而親﹐張璪嘗畫古松于齋壁﹐符載贊之﹐衛象詩之﹐亦一時三絶。覽悉加堊焉。人問其故﹐曰'無事疥吾壁也。'"宋陳造《次韻蘇監倉》"逢人爭食有處有,疥壁留詩無處無。"亦以自謙詩畫粗劣。
1.木排。
1.鮮艷的紅色。
2.顯現出紅色。
1.見"露紅煙紫"。
1.形容花木的色彩鮮艷。
1.即露鵠。
1.帶露的花。
2.野地里的花。
3.露水。喻短暫。
1.帶露的花﹐隨風飄蕩的柳絮。比喻妓女。
1.露水。
2.清冷的月光。
1.在晩上剛下露水時相會。
1.指露棲之雞。
1.露天堆積。
1.見"露才揚己"。
1.顯現﹐顯露。
1.露滴。
1.即龍茲。
1.如龍之飛騰上天。謂帝王興起。
2.謂羽化登仙。
1.龍睡眠。語本《莊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頷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南齊書.幸臣傳論》﹕"窺盈縮于望景﹐獲驪珠于龍睡。"后以"龍睡"喻指動必傷人者處于昏睡不動的狀態。
1.對弦樂器的美稱。
1.駿馬名。
2.稱帝王的后裔。
3.《魏書.王慧龍傳》"﹝王慧龍﹞幼聰慧,愉以為諸孫之龍,故名焉。"后因以"龍孫"敬稱他人之孫。
4.筍的別稱。
5.指新竹。 6.泛指竹。 7.竹的一種。生山谷間,高不盈尺,細僅如針。 8.指小竹。 9.指紅色的蜻蜓。
1.《晉書.陶侃傳》"侃少時漁于雷澤,網得一織梭,以掛于壁。有頃雷雨,自化為龍而去。"后因以"龍梭"為織梭的美稱。
2.小戰船。
1.指皇帝坐床。
1.見"龍臺觀"。
1.猶言龍潭虎穴。
比喻危險的境地。也說虎穴龍潭。
1.太公望兵法《六韜》之一。泛指兵法﹑戰略。
2.古宮廷禁衛羽林軍的別名。
1.喻王業興盛,英雄會合。
1.勢力強盛,雄據一方。
形容威武雄壯,非常活躍工地上~,熱火朝天。也說虎躍龍騰。
1.同"龍騰虎蹴"。
1.同"龍騰虎蹴"。
1.見"龍蹄"。
1.喻筆勢縱逸雄健。
1.喻文筆﹑書法縱逸雄勁。語本張彥遠《法書要錄》引南朝梁袁昂《古今書評》"蕭思話書走墨連綿,字勢屈強若龍跳天門,虎臥鳳閣。"
1.即香亭。結彩為亭以盛香爐。也稱香輿﹑香車。
2.即龍庭。朝廷。
3.元時建康鍾山冶亭。文宗在金陵,因亭離行邸近,常游觀,故稱。
1.亦作"龍廷"。
2.匈奴單于祭天地鬼神之所。
3.借指匈奴和其他邊塞少數民族國家。
4.指朝廷。
5.隆起的天庭。舊時以為帝王異相。
1.科舉時代中狀元的人。
1.指最杰出的人物。
1.比喻首盛尾衰。
1.飾有龍頭的拐杖。
1.宋代梁顥故事。相傳梁顥八十二歲中狀元,其登科謝恩詩云"天福三年來應舉,雍熙二載始成名。饒他白發巾中滿,且喜青云足下生。看榜已無朋輩在,歸家惟有子孫迎。也知年少登科好,爭奈龍頭屬老成。"見宋孔平仲《孔氏談苑.梁灝八十二作大魁》﹑宋范正敏《遯齋閑覽》◇遂以作為老年中榜之典。
1.即河圖。
2.借指神授的君權。
3.天子的雄圖。
4.指皇帝的璽印。
5.借指君權。 6.畫的龍。 7.宋代龍圖閣學士的省稱。 8.特指宋包拯。因曾為龍圖閣直學士﹐故名。
1.宋代閣名。在會慶殿西偏﹐北連禁中,閣東曰資政殿,西曰述古殿,閣上以奉太宗御書﹑御制文集及典籍﹑圖畫﹑寶瑞之物,及宗正寺所進屬籍﹑世譜。有學士﹑直學士﹑待制﹑直閣等官。
1.龍行之途。
1.宋代貢茶名。餅狀,上有龍紋,故稱。
2.盤龍紋飾。
1.蛇蛻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鱗二.蛇蛻》。
1.傳說中龍所脫的皮。
2.指蛇蛻。
神話傳說中在水里統領水族的王,掌管興云降雨。迷信的人向龍王求雨。
1.魚的別稱。
1.皇帝的威風。
1.形容威嚴雄武的相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