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書〉大;厚重。
2.
名詞
(Máng)姓。
3.
另見厖páng“龐”。
4.
形容詞
紛亂;雜亂。
1.
大。
1.出自《左傳·成公十六年》是以神降之福,時無災害,民生敦厖,和同以聽。
2.出自《估玉》詩發視紺碧光屬聯,詔問與價當幾千,眾工讓口無敢先,嗟我豈識厖與全。
2.
厚。與“薄”相對。
1.出自《詩·商頌·長發》受小共大共,為下國駿厖。
3.
指厚道。參見“厖然”。
1.出自《祭張子野文》遇人坦率,真古愷悌。厖然老成,又敏且蓺。
4.
紛亂。
1.出自《書·周官》推賢讓能,庶官乃和,不和政厖。
5.
通“尨”。多毛狗。亦泛指犬。
1.出自《題江貫道山水四言》有吠者厖,有樵者翁。
2.出自《山齋即景》詩為愛青山拓小窗,半簾松影靜無厖。
6.
通“尨”。雜色。參見“厖眉”。
1.出自《病中贈張十八》詩夜闌縱捭闔,哆口疏眉厖。
7.
通“蒙”。參見“厖昧”。
1.出自《天對》曶黑晣眇,往來屯屯,厖昧革化,惟元氣存,而何為焉。
〈方〉追問。
叮①蚊蟲~。
再三囑咐老師~他,在新的環境里仍要繼續努力。
1.比喻很有名聲。
1.象聲詞。
1.象聲詞。聲清越貌。
象聲詞,多形容玉石等撞擊的聲音。
1.象聲詞。
1.泛稱粗陋的陶質小盆小甕。
1.泛稱粗陋的陶質小盆小甕。
1.中醫指病理變化急驟并有全身癥狀的惡性小瘡。
中醫指癥狀嚴重的疔瘡。
1.腳疔。
1.極視貌。
1.球類比賽中緊緊跟著對手不放的一種防守方法。
同‘釘梢’。
1.目光集中地看。
1.直視貌。
1.鐵制的有釘狀齒的耙﹐是翻地﹑碎土的農具。
1.象聲詞。形容金屬撞擊時所發出的聲音。
用大鐵釘做齒的耙,用來弄碎土塊,平整地面。使用時平放在地面上,用牲畜或機器牽引。
釘釘子用的小錘,錘頭一端是方柱形,另一端扁平,有的中間有起釘子用的狹縫。
1.一種中間堆放五色糕點的盤。
1.見"釘封文書"。
1.舊時一種用特殊方法封合的文書。它用釘子先在文書上扎眼﹐而后用紙捻子穿上﹐以示文書的機密和緊要。一般用于寄遞處決囚犯的公文。
1.頂缸。代人受過。釘﹐用同"頂"。
1.傳說中的石名。
1.一種中間堆放五色糕點的盤。
1.指洗鏡﹑補鍋﹑鋦碗等。
2.以(金玉等)鑲嵌器物。
3.一種貫穿物件的零件﹐猶今之鉚釘。
1.謂言必有中。
1.疔瘡。
1.古族名。亦為古國名。
1.象聲詞。馬行時佩鈴的聲音。
螺的一種,卵生,殼圓錐形。生活在溫帶和亞熱帶的淡水里和陸地上。是傳染血吸蟲病的媒介。
釘的頂端,是承受錘打或旋轉的部分。
1.謂用釘密封。
1.猶張燈。
1.戥子或秤稈上的第一星兒。
1.舊時上海稱最下等之妓女。
1.訂銓。謂訂正謬誤﹐評量斟酌。
暗中跟在后面(監視人的行動)。也作盯梢。
同‘丁是丁,卯是卯’。
1.裝釘書籍的人。
1.釘帽。
2.喻微小。
3.比喻強硬的對手。
1.追問。
①舊式雨鞋,用布做幫,用桐油油過,鞋底釘上大帽子釘。②體育運動上跑鞋和跳鞋的統稱。
1.猶釘鞋。
①金屬制成的細棍形的物件,一端有扁平的頭,另一端尖銳,主要起固定或連接作用,也可以用來懸掛物品或做別的用處。②比喻難以處置或解決的事物~戶。③比喻埋伏的人安插~。
指在城市建設征用土地時,討價還價,不肯遷走的住戶。
1.形容嘴哽﹐嘴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