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巄”。
2.
見“巃嵸”。山勢高峻貌。
1.出自《上林賦》於是乎崇山矗矗,巃嵸崔巍。
2.出自《洛陽伽藍記·聞義里》高山巃嵸,危岫入云,嘉木靈芝,叢生其上。
3.出自《秋懷二首寄圣俞》詩群木落空原,南山高巃嵸。
4.出自《豫章攬秀樓賦》山巃嵷兮江逶迤,結飛樓兮含翠微。
3.
見“巃嵸”。云氣蒸騰貌。
1.出自《楚辭·淮南小山〈招隱士〉》山氣巃嵸兮石嵯峨,溪谷嶄巖兮水曾波。
2.出自《大唐西域記·鳥鎩國》山氣巃嵸,觸石興云。
4.
見“巃嵸”。聚集貌。
1.出自《文選·傅毅〈舞賦〉》車騎并狎,巃嵸逼迫。
5.
見“巃嵸”。楂枒貌。
1.出自《干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南有龍兮在山湫,古木巃嵸枝相樛。
2.出自《松風閣記》葉細而條長,離奇而巃嵸,瀟灑而扶疏,??髿而玲瓏。
3.出自《張侍郎齋觀山水畫卷歌》樛枝巃嵸倚山閣,似有樵聲出云壑。
6.
見“巃嵸”。深沉貌。
1.出自《盜發亞父冢》畚鍤才深四十尺,乃有石盤青巃嵸。
2.出自《四日出游城西》詩更許停車覓三影,翦燈索句夜巃嵸。
①按次序排成行列。②又稱隊列”。一種重要的數據結構。限定所有的插入數據元素的操作在表的一端(稱排尾”)進行,而刪除數據元素的操作在表的另一端(稱排頭”)進行的線性表。第一個入排的數據元素必是第一個出排的元素,故其操作的特點是先進先出”。
運籌學的一個分支。研究要求獲得某種服務的對象所產生的隨機性擁擠(排隊)現象。如電話交換臺用戶的呼叫就是一種排隊現象。主要研究用戶的等待時間、排隊長度等的概率分布,從而作出合理的安排。應用于交通運輸、倉庫和生產流水線設計、計算機存儲器設計等方面。
1.安排;準備。
1.除去。
1.見"排優"。
1.用竹﹑木編成的筏子。
1.古時腰帶上的一種裝飾。
1.排泄放出。
1.排擠廢黜。
2.排棄廢水﹑廢物等。
1.迎風,頂風。
2.中藥白英的別名。以其能祛除風痹,故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白英》。
1.猶排斥。
1.排擠誣告。
1.曲牌名。見明邵璨《香囊記.投宿》﹑明周履靖《錦箋記.友聚》等。
2.山歌的一種。
1.見"排合"。
1.亦作"排根"。
2.排斥。
1.排字工人。
2.撐排的工人。
3.安排勞動任務。
1.形容人體消瘦,胸骨顯現于外。
2.今泛指瘦人。
3.附有部分肉的豬﹑牛﹑羊等的肋骨﹑脊椎骨。供食用。
1.排水和灌溉。
1.陷害。
1.剛勁有力;豪宕。
2.指驕縱;傲視。
1.亦作"排閣"。
2.推門。
1.推開門扇。
2.猶捭闔。
1.見"排根"。
1.推門。
2.挨家挨戶。
3.謂賦稅。
運用手段或權勢使人失去地位或利益排擠打擊|既互相勾結,又互相排擠。
1.猶搞鬼,搗亂。
1.指界格勻整的印紋。
1.猶指摘。
1.凌空;聳向高空。
1.排斥困辱。
1.排除桅生產﹑生活的積水。
1.排隊站立。
1.宋代禁軍依次升遷制度。
2.對同一詩題連續鋪排。猶唱和。
3.排行相連。指結拜。
1.排演練習。
從m個不同的元素里,每次取出n個元素,按照某種順序排成一列,稱為排列。當1≤n<m時,稱為選排列,其所有不同排列的種數用符號p琻璵或a琻璵表示,p琻璵=m(m-1)(m-2)…(m-n+1)=m!。當n=m時,稱為全排列,其所有不同排列的種數簡記為p璵或a璵,p璵=m(m-1)(m-2)…2·1=m!。
1.比鄰,鄰居。
1.律詩的一種。就律詩定格加以鋪排延長,故名。每首至少十句,多則有至百韻者。除首尾兩聯外,中間各聯都須對仗。亦可隔句相對,稱為扇對。元楊士宏編《唐音》始列"排律"一目,后世因之。
1.舊指推翻清朝統治。
1.嫉妒﹑排擠。
1.推門。
2.挨家逐戶。
3.一種可裝可卸的鋪門。
1.用白粉書寫或繪畫于各家門墻。
1.逐戶征發的夫役。
1.南唐時逐戶征發的兵士。
1.排遣煩悶。
1.系在馬口銜鐵兩邊用以扇汗的飄帶。
1.排除危難。
2.指調解糾紛。
1.戰國時,秦圍趙邯鄲急,魏使辛垣衍勸趙尊秦為帝。魯仲連以大義責衍。秦將聞之,為之退兵五十里。適魏兵救趙,邯鄲圍解。趙欲封仲連,仲連辭曰"所貴于天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見《戰國策.趙策三》﹑《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因以"排難解紛"指為人排除危難或調解糾紛。
排除危難;調解糾紛排難解紛,以全善類。
1.鼓風用的革囊。
1.猶言排斥貶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