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竸”。
2.
爭競;角逐;比賽。
1.出自《左傳·襄公十年》鄭其有災乎!師競已甚。
2.出自《莊子·齊物論》有左有右,有倫有義,有分有辯,有競有爭,此之謂八德。
3.出自《淮南子·原道訓》射者捍烏號之弓,彎棋衛(wèi)之箭,重之羿、逢蒙子之巧,以要飛鳥,猶不能與羅者競多。
4.出自《沁園春·長沙》詞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3.
趨。
1.出自《左傳·哀公二十三年》敝邑有社稷之事,使肥與有職競焉。
2.出自《后漢書·崔骃傳》游不倫黨,茍以徇己,汗血競時,利合而友。
4.
爭辯;爭鬧。
1.出自《顏氏家訓·省事》前在修文令曹,有山東學士與關中太史競歷。
2.出自《眾人》詩眾人紛紛何足競,是非吾喜非吾病。
3.出自《蕉帕記·鬧釵》中堂人競,下樓來問他怎生!
5.
強盛;強勁。
1.出自《詩·周頌·執(zhí)競》執(zhí)競武王,無競維烈。
2.出自《新唐書·奸臣傳下·崔胤》時王室不競,南北司各樹黨結藩鎮(zhèn),內相凌脅。
3.出自《聊齋志異·伍秋月》幸南風大競,甫曉,已達里門。
6.
副詞。爭著;爭相。
1.出自《荀子·富國》如是則近者競親,遠方致愿。
2.出自《箭鏃》詩競將兒女淚,滴瀝助辛酸。
3.出自《兼道攜古墨來感作此詩》汗青得失更誰論,尤物競為人寶愛。
4.出自《與英外部商定派員會立坎巨提頭目疏》乘間抵隙,競生無厭之謀。
7.
通“竟”。竟然。
1.出自《文選·范曄〈宦者傳論〉》雖時有忠公,而競見排斥。
2.出自《贈工部尚書李公墓志銘》寡嫂至,斂衣若禮焉,競不克言而遂薨。
8.
通“境”。
1.出自《古文苑·秦惠文王〈詛楚文〉》奮兵盛師,以逼吾邊競。
急忙;不從容~之中,把衣服都穿反了。
1.恐懼,害怕。
1.急迫。
2.猶焦急。
1.心神慌亂。
(~的)形容做事慌張忙亂。
1.見"慌手慌腳"。
1.恐慌。
1.慌張急速貌。
1.凝不清。
1.失神的樣子。
1.猶慌里慌張。
1.形容極為慌張。
1.指漢高祖劉邦的父親和母親。
1.見"皇子陂"。
1.稱遠祖的配偶。
2.對亡母的敬稱。
1.古代婦女對亡夫的尊稱。
2.皇帝。
1.大浪。
1.皇帝的伯父。
1.黃白色與赤白色。《詩.豳風.東山》﹕"之子于歸﹐皇駁其馬。"毛傳﹕"黃白曰皇﹐駵白曰駁。"孔穎達疏﹕"黃白曰皇﹐謂馬有黃處有白處﹔則駵白曰駁﹐謂馬色有駵處有白處……孫炎曰﹕'駵﹐赤色也。'"一說﹐黃色與雜色。
1.惶恐;驚怕。皇﹐通"惶"。
1.指《周易》中的八卦。
1.皇家的差事。
1.佛教語。《梁皇懺》的簡稱。
封建王朝。
1.君主的車子。
1.京城的內城。亦泛指京城。
1.見"皇史宬"。
1.最初的帝王。
1.皇上的仁愛。
1.傳說中三皇之世。
2.泛指古代。
3.猶言國朝;當今之世。
1.清代宗室的別稱。又稱黃帶子﹐因系金黃色帶而得名。
1.上古帝王治國的法則。亦指后世帝王治國的法則。
2.猶大道。
1.皇帝的恩德。
1.古代皇帝祭天時置于座后的屏風。
1.對地神的尊稱。
1.皇帝的弟輩。
最高封建統(tǒng)治者的稱號。在我國皇帝的稱號始于秦始皇。
1.見"皇帝老子"。
1.皇帝印璽之一。用于征召王公以下的文書。參見"皇帝行寶"。
1.皇帝印璽之一。用于慰勞王公以下的文書。參見"皇帝行寶"。
1.指皇家搜羅貨財的衙署。
1.京城;國都。
2.遼都名。遼神冊三年建﹐會同元年改稱上京。故址在今內蒙古自治區(qū)巴林左旗南波羅城。
1.皇帝的品德和器量。
1.傳說中古帝少昊氏的母親。
1.皇帝的恩德。
1.猶王法。
1.見"皇輿"。
1.皇帝的妾。
1.傳說三皇時代的典籍。
1.舊稱皇帝賞賜的茶﹑酒等。外加封口﹐故稱。亦指封口用的羅帕。羅帕色黃﹐故又稱黃封。
2.舊指皇帝對臣下的封贈。亦指受封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