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骨頭,人和脊椎動物支持身體的堅硬組織。
2.
名詞
比喻在物體內部支撐的架子。
3.
名詞
比喻人的品德、氣概。
4.
名詞
(Gǔ)姓。
1.
骨頭,人和脊椎動物體內支持身體、保護內臟的堅硬組織。
1.出自《左傳·隱公五年》鳥獸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齒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則公不射。
2.出自《楚辭·招魂》雕題黑齒,得人肉以祀,以其骨為醢些。
3.出自《丙戌五日京師作》詩誰令昨夜雨雱沱,北風蕭蕭寒到骨!
4.出自《駱駝祥子》現在既有現成的菜飯,而且吃了不會由脊梁骨下去,他為什么不往飽里吃呢。
2.
指尸骨。
1.出自《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
2.出自《辨命論》膏涂平原,骨填川谷。
3.出自《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4.出自《三明新市》詩青山埋白骨,綠水吊忠魂。
3.
指軀體。
1.出自《七啟》乃使北宮東郭之儔,生抽豹尾,分裂?肩,形不抗手,骨不隱拳。
2.出自《示弟》詩病骨獨能在,人間底事無。
3.出自《杜環小傳》時兵后歲饑,民骨不相保。
4.
指牲體,古代供祭祀、宴饗所用的帶骨肉。
1.出自《周禮·天官·內饔》凡掌共羞、修、刑、膴、胖、骨、鱐,以待共膳。
2.出自《禮記·祭統》凡為俎者,以骨為主。骨有貴賤。殷人貴髀,周人貴肩。
5.
物體內起支撐作用的架子。
1.出自《朱子語類》惟其中空,故能受軸而運轉不窮。猶傘柄上木管子,眾骨所會者。
2.出自又如:鋼骨水泥;扇骨。
6.
指樹根。
1.出自《管子·四時》風生木與骨。
7.
指質地;素質。
1.出自《歲華紀麗譜·蜀箋譜》然姑蘇紙多布紋,而假蘇箋皆羅紋,惟紙骨柔薄耳。若加厚壯,則可勝蘇箋也。
2.出自《閑情偶寄·種植·木本》具松柏之骨,挾桃李之姿。
8.
指人的骨相或氣質。
1.出自《漢書·翟方進傳》小史有封侯骨,當以經術進,努力為諸生學問。
2.出自《晉書·桓溫傳》此兒有奇骨,可試使啼。
3.出自《劉邦直送早梅水仙花》詩仙風道骨今誰有?淡掃蛾眉??一枝。
4.出自《新民主主義論》他(魯迅)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
9.
指心神;心意。
1.出自《文選·江淹〈別賦〉》使人意奪神駭,心折骨驚。
2.出自《許公子鄭姬歌》莫愁簾中許合歡,清弦五十為君彈。彈聲咽春弄君骨,骨興牽人馬上鞍。
10.
指字的剛勁雄健的筆力。
1.出自《筆陣圖》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
2.出自《題自作字》東坡平時作字,骨撐肉,肉沒骨,未嘗作此瘦妙也。
3.出自《五雜俎·人部三》唐太宗極意推服大王,然其體裁結構,未免徑落大令局中。大令所以遜其父者,微無骨耳。
11.
指詩文的理路和氣勢。
1.出自《文心雕龍·風骨》故練於骨者,析辭必精。
2.出自《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詩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12.
比喻內心深處。
1.出自《論衡·自紀》以為昔古之事,所言近是,信之入骨,不可自解。
2.出自《二刻拍案驚奇》至於甄家家人,平時多是恨這些方士入骨的。
13.
比喻話里暗含著的不滿、諷刺等意思。
1.出自《子夜》李玉亭不明白他們的話中有骨。
14.
猶兀自。尚;還。
1.出自《倦尋芳》詞繡壓垂簾,骨有許多寒在。
2.出自《詩詞曲語辭匯釋》兀自,含有還、尚、猶等義。兀亦作古或骨,自亦作子,隨聲取義,字無定形也。有單用一骨字者。
15.
古代新羅族按皇室、貴族的血統區分等級的一種制度。即骨品制。不同骨品不通婚姻,骨品世襲不變。
1.出自《新唐書·東夷傳·新羅》其建官,以親屬為上,其族名第一骨、第二骨以自別。兄弟女、姑、姨、從姊妹,皆聘為妻。王族為第一骨,妻亦其族,生子皆為第一骨,不娶第二骨女,雖娶,常為妾媵。官有宰相、侍中、司農卿、太府令,凡十有七等,第二骨得為之。
16.
計時的“刻”。quarter的音譯。
1.出自《大同書》歐人于一時之中,分四骨,每骨三字,亦同于時數。
17.
通“滑”。擾亂。
1.出自《莊子·達生》當是時也,無公朝,其巧專而外骨消。
18.
姓。隋代有骨儀。見《隋書》本傳。
1.出自《通志略?氏族略五》骨氏,望出河南,隋京兆郡丞骨儀。官氏志:“紇骨氏改為骨氏。”
19.
引申指在總體中起主要作用或基本作用的成分。
1.出自《兩般秋雨庵隨筆·品酒》且近日人家蕭索,釀此(指女兒酒)者亦復寥寥,能得其真東浦水作骨而三四年陳者,已是無等等咒矣。
20.
指實質,內里。
1.出自《書信集·致臺靜農》顧此事正亦未可知,我疑必骨奴而膚主,其狀與戰區同。
21.
指本性,性格。
1.出自《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邈哉崔生,體正心直,天骨疏朗,墻宇高嶷。
22.
特指枯瘦的軀體。
1.出自《全唐詩》粉蛾恨骨不勝衣,映門楚碧蟬聲老。
1.猛虎。
1.刺穿云層的利劍。比喻匡合天下的本領。語本《莊子.說劍》﹕"此劍直之無前﹐舉之無上﹐案之無下﹐運之無旁﹐上決浮云﹐下絶地紀﹐此劍一用﹐匡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劍也。"成玄英疏﹕"夫以道為劍﹐則無所不包﹐故上下旁通莫能礙者﹐浮云地紀豈足言哉?"
1.玉名。
1.詭詐權變。
1.離奇怪異之辭。
1.詭譎怪誕。
1.欺詐狂放。
1.亦作"譎挑"。
2.譎詐地逗引。
1.詐功。
1.猶譎詭。
1.奇異怪誕。
2.詭詐。
1.神奇怪異。
1.變化多端。
2.怪誕。
1.詭詐兇悍。
1.詭計。
1.委婉地規諫。
1.詭詐狡猾。
1.詭詐狡猾。
1.詭詐狂妄。
1.詭奇虛妄。
2.欺詐誑騙。
1.怪誕乖張。
1.譎詐多謀。
1.詭詐隱秘。
1.詭秘。
1.詐謀。
1.委婉地打比方。
1.詭變出奇。
1.詭詐權變。
1.謂以詭詐取勝。
1.通權變的士人。
1.詐術。
1.心懷詭詐地勸說。
1.見"譎誥"。
1.欺詐妄為。
1.變化多端貌。
1.詭詐陰險。
1.怪誕奇異。
1.猶譎詭。
奸詐虛偽~ㄧ~多端。
1.狡詐的智謀。
1.欺誑主上。
2.知權變的君主。
1.急流。
1.迅速。
1.香氣散逸貌。
1.迅猛激烈。
1.快馬;駿馬。
1.行走迅速的牛。
1.見"駃騠"。
1.亦作"駃題"。良馬名。
2.公馬與母驢所生的雜種力畜。外貌偏似驢,耐粗飼,適應性強,挽力大而持久,但均不及騾。主要分布在我國華北農業區。也稱驢騾。
1.來勢猛烈的大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