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小竹。可作箭桿。
1.出自《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竹溪》穿沙碧簳凈,落水紫苞香。
2.出自《焦氏筆乘·金陵舊事上》《丹陽記》云:“江寧縣南三十里,有慈母山。積石臨江,生簫管竹。自伶倫采竹嶰谷,其后惟此簳見珍。”
3.出自《文選·張衡〈南都賦〉其竹則籦、籠、?、篾、筱、簳、箛、棰。
2.
箭桿。也指箭。
1.出自《列子·湯問》〔紀昌〕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貫虱之心,而懸不絕。
2.出自《瀟湘雨》這雨呵,他似箭簳懸麻,妝助我十分苦。
3.出自《元朝秘史》春閑一日,他母親阿闌豁阿,煮著臘羊,將五個兒子喚來跟前,列坐著。每人與一只箭簳,教折折。各人都折折了。再將五只箭簳束在一處,教折折呵,五人輪著,都折不折。
4.出自《玉篇?竹部》簳,箭簳。
3.
用為量詞。
1.出自《初刻拍案驚奇》能武的穿楊百步,用不著時,幾簳箭,煮不熟飯鍋。
4.
搟,用棍棒碾軋。
1.出自《五燈會元·清涼益禪師法嗣·報慈文遂導師》問:“如何是吹毛劍?”師曰:“簳面杖。”
1.失策。
1.肛瘺的通稱。
1.柳樹的別名。
1.漏壺滴下的水點。
1.謂露出真相。
2.告罄。
1.漏壺滴下的水點聲。
①會漏出東西的縫隙、小孔這邊口袋有個漏洞尚未補好。②比喻破綻;不周密的地方他的話中漏洞百出。
1.方言。泄露了秘密。
端墻向內側傾斜,車體下部裝有漏斗的鐵路貨車。貨物由上面裝入,卸貨時用人力或風力開啟漏斗底門,貨物靠自身重力自動卸出。主要用以裝運礦石、水泥、煤炭等散粒貨物。
1.疏漏;疏忽。
2.間闊。
1.漏聲已斷。指夜深。
1.漏脫。
1.泄漏發散。
1.半夜,深夜。
1.將米或豆的粉漿經多孔篩漏入沸水中煮熟而成的粉條。
1.走漏消息。
2.謂器物有空隙,風能出入。
3.謂因牙齒脫落,說話時攏不住氣。
1.伸開五指的巴掌。
1.漏洞,縫隙。比喻缺點或不足之處。
1.隔宿之肉。古人認為此肉為漏水沾濕,有毒,食之可致人命。
古代計時儀器。構造為底部有一小孔的桶形容器。內插標竿,稱為箭,箭下端有木托,浮在水面上。容器內的水從小孔漏出,箭隨水面而下降。根據箭竿上時刻線的指示,便知當時時間。另有一種受水型漏壺,容器底部無孔,而是接受水滴流入,箭竿上浮指示時間。
1.失火。
1.遺漏的痕跡。
1.虛耗儲積。
1.神妙之力。
1.美麗。
2.指美麗的女子。
1.高明出奇的方略﹑謀劃。
1.精妙的理論﹑言論。
1.佛﹑道教指領悟精微教理的門徑。語出《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2.指佛門﹑道門。
1.猶靡曼。指柔美的歌聲。
1.邈遠細密。
1.謂佳妙的書法。
1.擅長。
1.指少壯之年。
1.精彩的演奏。
1.精美的布帛類織物。
1.舊時品評書畫﹑文物用語。謂精妙之作。
2.好的人品。
1.美玉。
1.美發。
1.豪俠之氣。
2.靈妙之氣。
1.神妙的契合。
1.精妙的器物。
2.杰出的人才。
1.美妙奇巧。
2.指美妙靈巧的手藝。
1.謂精妙勤謹。
1.精微的旨趣。
2.美妙的情趣。
1.美妙的意趣層出不窮。多用于對語言﹑文章或美術品的稱贊。
1.精微深遠貌。妙,通"眇"。
1.精美的繪畫。
1.美人;年少風流的男子。
2.滑稽多智的人,趣人。
1.莊嚴或美麗的色彩。
1.精妙美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