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鳥名。本指羽毛有斑的鵪鶉,后亦混稱鵪鶉。
1.出自《詩·魏風·伐檀》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鶉兮?
2.出自《放鶉》詩獸烹羊豬,鳥烹鴨雞。唯鶉不殺,置奴而攜。
3.出自《本草綱目·禽二·鶉》鶉大如雞雛,頭細而無尾,毛有斑點,甚肥。雄者足高,雌者足卑。其性畏寒。其在田野,夜則群飛,晝則草伏。
4.出自《本草綱目·禽二·??》鵪與鶉兩物也。形狀相似,俱黑色,但無斑者為鵪也。今人總以鵪鶉名之。
2.
傳說中的赤鳳。參見“鶉鳥”。
1.出自《山海經·西山經》﹝昆侖之丘﹞有鳥焉,其名曰鶉鳥,是司帝之百服。
3.
星宿名。
1.出自《左傳·僖公五年》鶉之賁賁,天策焌焌。
2.出自《夢溪筆談·象數》天文家,朱鳥乃取象于鶉。
4.
鶉衣的略稱。
1.出自《后續詠貧士》山童衣百鶉,喚之愧匆匆。
2.出自《玉合記·參成》北海鵬程終一奮,又何方食??衣鶉。
5.
通“醇”。純美。
1.出自《法言·寡見》春木之芚兮,援我手之鶉兮。
1.指御史臺。
2.借指執法嚴刻峻厲。
1.霜和霰。
2.喻惡勢力。
3.喻嚴峻的刑法。
1.白綾。亦指畫在白色綾子上的真容。
1.霜晨。有霜的早晨。
1.即竹。
1.像霜一樣皎潔明亮。
1.經霜的薤。指白薤。
1.結霜時節的蟹。霜后的螃蟹肥美﹐故稱。
1.堅貞不移的志節。多指婦女不更二夫﹑臣子不事二主之志。
1.霜期來臨的消息。
2.霜期。
1.謂在霜露中行走﹐草野中息宿。形容奔波勞苦。
1.剛磨礪的鋒利的刀。
1.指晩秋季節。
1.白棉絮。
1.即今之蔓菁菜。霜后味尤甘美﹐故稱。
1.霜和雪。
2.謂經受霜雪。
3.喻高潔的情操。
4.喻指雪亮的劍光。
5.指寒光閃爍的刀劍。 6.喻指白發。 7.喻冷峻的面部表情。 8.喻陰冷的環境﹐嚴酷的遭遇。
1.即霜信。霜期來臨的消息。
1.即烏鴉。烏鴉兇猛貪殘﹐故稱。
1.潔白的牙齒。
1.峻峭的山崖。
2.蓋上白雪的山崖。
1.見"霜煙"。
1.潔白秀美。
1.亦作"霜艷"。
2.霜濃。
3.明潔貌。
1.秋雁。
1.秋天的原野。
1.經霜的葉子。
2.特指經霜變紅的楓葉。
1.結霜的夜晩﹔寒夜。
1.清涼的汁液。
1.指鳥的白色羽毛。
2.指寒衣。
3.指層霜。
1.在降霜的夜空中飛行的鳥。
1.經霜的花朵。指菊花。
1.邊塞的軍營。邊塞天寒﹐故稱。
1.月影﹐月光。
1.霜夜的猿猴。
2.指霜夜猿啼聲。
1.指農歷七月。
2.寒夜的月亮。
3.冬月。
1.白云。
1.雪白﹐潔白。
1.喻白色輕柔的云霧。
1.猶素書。
1.即鹯。其性猛鷙兇殘﹐故稱。
1.凝霜的小橋。
1.閃耀著寒光的儀仗。
1.喻昭然明白。
1.寒秋時搗衣的砧聲。
1.陣陣飛霜。
1.帶霜的枝條。
1.潔白的紙。
1.指植物耐寒的品格。
2.指人高潔的品質。
1.鷹鹯之類。因其威猛兇殘﹐故稱。
1.亦作"霜鐘"。
2.指鐘或鐘聲。語本《山海經.中山經》﹕"﹝豐山﹞有九鐘焉﹐是知霜鳴。"郭璞注﹕"霜降則鐘鳴﹐故言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