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鳥名。本指羽毛有斑的鵪鶉,后亦混稱鵪鶉。
1.出自《詩·魏風·伐檀》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鶉兮?
2.出自《放鶉》詩獸烹羊豬,鳥烹鴨雞。唯鶉不殺,置奴而攜。
3.出自《本草綱目·禽二·鶉》鶉大如雞雛,頭細而無尾,毛有斑點,甚肥。雄者足高,雌者足卑。其性畏寒。其在田野,夜則群飛,晝則草伏。
4.出自《本草綱目·禽二·??》鵪與鶉兩物也。形狀相似,俱黑色,但無斑者為鵪也。今人總以鵪鶉名之。
2.
傳說中的赤鳳。參見“鶉鳥”。
1.出自《山海經·西山經》﹝昆侖之丘﹞有鳥焉,其名曰鶉鳥,是司帝之百服。
3.
星宿名。
1.出自《左傳·僖公五年》鶉之賁賁,天策焌焌。
2.出自《夢溪筆談·象數》天文家,朱鳥乃取象于鶉。
4.
鶉衣的略稱。
1.出自《后續詠貧士》山童衣百鶉,喚之愧匆匆。
2.出自《玉合記·參成》北海鵬程終一奮,又何方食??衣鶉。
5.
通“醇”。純美。
1.出自《法言·寡見》春木之芚兮,援我手之鶉兮。
1.對人或事物的好壞﹑是非等表示意見。
2.對人或事物的好壞﹑是非等所表示的意見。亦指思想認識﹑境界等。
3.議論文。
1.談論得極生動而又風趣。
1.議論闡發。
1.量才任用。
1.討論問題的朋友。
儒家基本經典之一。為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內容包括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及弟子之間的相互談論。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資料。南宋時朱熹把它與《孟子》、《大學》、《中庸》合稱為四書”。
1.微小。
1.謂姿質菲薄。古代帝王自謙之詞。
1.盲人和跛子。
1.幼小的人。帝王自稱之詞。
1.遠逝。
1.衰敝的風氣。
1.舊時帝后自稱之詞。
1.目盲和足跛。
1.美妙;柔美。
1.亦作"眇芒"。
2.渺茫。遙遠而凝不清之貌。
1.凝不明貌。
2.遼闊貌。
1.幽遠;深微。
1.亦作"眇綿"。
2.遠視貌。
3.幽遠;高遠;遼遠。
4.指高空。
1.微末。
2.孤單無依貌。
3.遼遠;高遠。
4.瞇眼遠望貌。
5.風吹動貌;飄動貌。
1.幼小。
1.微末。古代帝王自謙之詞。
2.細小;瑣屑。
1.猶渺茫。
1.悠遠;空寂。
1.小看;輕視。
1.幼年;少年。
1.高遠貌;遙遠貌。
2.弱小貌;微小貌。
1.細微,渺小。
1.猶言微末之身。封建帝后自謙之詞。
1.渺小的蕓蕓眾生。
1.仔細觀看。
1.精湛的思想。
1.幼年。
1.指細微的事物。
2.卑賤,低微。
1.指形貌矮小瘦弱。
2.微小。
3.指地位低微。
4.減弱。
1.佛教語。妙因。謂絕妙的行因,菩薩的大行。
1.猶言小丈夫。指見識短淺的男子。
1.精妙深微的旨意。
1.高遠的志節。
1.菲薄的姿質。古代帝王自謙之詞。
測定短時間間隔的儀表。有機械秒表和電子秒表兩類。機械秒表與機械手表相仿,但具有制動裝置,可精確至百分之一秒;電子秒表用微型電池作能源,電子元件測量顯示,可精確至千分之一秒。廣泛應用于科學研究、體育運動及國防等方面。
1.猶絲毫。喻極為細微。
1.微小。
1.廣闊。
1.水流廣遠貌。
1.水廣遠貌。
1.遼闊貌。
1.水勢浩大貌。
1.水廣闊無際貌。
1.非常微小,不值得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