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金屬制成的響器,中空,敲時發(fā)聲。
2.
名詞
計時的器具,有掛在墻上的,也有放在桌上的。
3.
名詞
指時間或時刻。
4.
動詞
(情感等)專注;集中。
5.
名詞
(Zhōng)姓。
6.
同“盅”。
7.
名詞
古代一種盛酒的器皿,腹大,頸細,口小。
8.
名詞
專指寺院或某些地方懸掛的鐘,用鐘聲作為報警、報時或召集的信號。
1.
亦作“螤”。亦作“銿”。
2.
量詞。
1.出自《唐摭言·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紀(jì)》胡飲后,到酒一舉三鐘,不啻數(shù)升,杯盤無余瀝。
2.出自《前漢書平話》禮畢,賜酒三鐘,即封張石慶為本郡太守。
3.出自《香稻米》請坐請坐,厚大倒幾鐘茶來。
3.
古容量單位。春秋時齊國公室的公量,合六斛四斗。之后亦有合八斛及十斛之制。
1.出自《左傳·昭公三年》齊舊四量:豆、區(qū)、釜、鐘。四升為豆,各自其四,以登於釜。釜十則鐘。
2.出自《左傳·昭公三年》陳氏三量,皆登一也,鐘乃大也。
3.出自《孫子·作戰(zhàn)》故智將務(wù)食於敵。食敵一鐘,當(dāng)吾二十鐘。
4.出自《秋日田園雜興》不惜兩鐘輸一斛,尚贏糠核飽兒郎。
5.出自《喜任淑源歸自閩中兼送之燕》詩文人行萬里,孝子粟千鐘。
4.
匯聚;集中。
1.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子貉早死於后,而天鐘美於是,將必以是大有敗也。
2.出自《水經(jīng)注·濟水二》澤水淼漫,俱鐘睢泗。
3.出自《寓興》詩弱冠無所就,百憂鐘一身。
4.出自《四游記·洞賓調(diào)戲白牡丹》其顏色艷麗,獨鐘天地之秀氣。
5.出自《倪煥之》這樣貿(mào)貿(mào)然大規(guī)模地發(fā)掘,也不看看風(fēng)水,卜個吉兇,如果因此而凝成一股厲氣,知道鐘在誰的身上!
5.
當(dāng);遭逢。
1.出自《盤石篇》經(jīng)危履險阻,未知命所鐘。
2.出自《陳書·高祖紀(jì)上》此地山川秀麗,當(dāng)有王者興,二百年后,我子孫必鐘斯運。
3.出自《北夢瑣言》吾少鐘喪亂,馬上取功名。
4.出自《隱居通議·文章三》開辟以還,未有若此之亂也,豈非時鐘剝運,天產(chǎn)奸雄,不然則安得鉤爪鋸牙,恣行吞噬,氈裘左衽,專為桀驁?
6.
古代染鳥羽之工。
1.出自《周禮·考工記序》設(shè)色之工:畫,繢,鐘,筐,?。
7.
古代一些少數(shù)民族呼弟曰“鐘”。
1.出自《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詔上》合羅鳳斂戰(zhàn)瘠,筑京觀,遂北臣吐蕃,吐蕃以為弟,夷謂弟“鐘”,故稱“贊普鐘”,給金印,號“東帝”。
8.
唐代俗稱公公為“鐘”。
1.出自《漢書·廣川惠王劉越傳》背尊章,嫖以忽
9.
通“鐘”。古代禮樂器。
1.出自《詩·小雅·鼓鐘》鼓鐘將將,淮水湯湯,憂心且傷。
10.
姓。
11.
梵語意譯。佛寺懸掛的鐘。多用作報時、報警、集合的信號。
1.出自《陪駕幸終南山和宇文內(nèi)史》戍樓鳴夕鼓,山寺響晨鐘。
2.出自《凈慧寺碑》九乳仙鐘,獨鳴霜雪。
12.
計時的器具。比表大,有掛在墻上的,也有放在桌上的。
1.出自《蓬窗續(xù)錄》〔外國人利瑪竇〕出自鳴鐘,僅如小香盒,精金為之,一日十二時,凡十二次鳴。
2.出自《西清筆記·紀(jì)職志》西間鐘一座,高大如之,躡梯而上,啟鑰上弦,一月后再啟之,積數(shù)十年無少差。
3.出自《子夜》大時鐘鏜鏜地響了九下。
13.
指鐘點,時間。
1.出自《去國·兩個家庭》完了會已到下午四點鐘,我就回家去了。
2.出自《子夜》專等船靠了碼頭,就進來報告,頂多再等五分鐘,五分鐘。
14.
古容量單位。
1.出自《淮南子·要略》一朝用三千鐘贛,梁丘據(jù)、子家噲導(dǎo)於左右,故晏子之諫生焉。
2.出自《后漢書·郎??傳》而今之在位,競托高虛,納累鐘之奉,忘天下之憂。
15.
通“鐘”。佛寺所懸掛的鐘;擊以報時的鐘。
1.出自《新唐書·宗晉卿傳》晉卿髭貌雄偉,聲如洪鐘。
16.
盛酒器。
1.出自《列子·楊朱》朝之室也,聚酒千鐘,積曲成封,望門百步,糟漿之氣逆於人鼻。
2.出自《晉書·崔洪傳》汝南王亮常?公卿,以琉璃鐘行酒。酒及洪,洪不執(zhí)。
3.出自《西游記》小龍接過壺來,將酒斟在他盞中,酒比鐘高出三五分來,更不漫出。
17.
古代樂器。青銅制,懸掛于架上,以槌叩擊發(fā)音。祭祀或宴享時用。戰(zhàn)斗中亦用以指揮進退。西周中期開始有十幾個大小成組的稱編鐘,大而單一的稱特鐘。
1.出自《詩·周頌·執(zhí)競》鐘鼓喤喤,磬管將將。
2.出自《文心雕龍·總術(shù)》知夫調(diào)鐘未易,張琴實難。
18.
泛指擊以報時的鐘。
1.出自《舊唐書·天文志上》又立二木人於地平之上,前置鐘鼓以候辰刻,每一刻自然擊鼓,每辰則自然撞鐘。
2.出自《鷓鴣天》詞寒淡,曉朧朧。黃雞催斷丑時鐘。
19.
指鳴鐘。
1.出自《接待亭訪潘江如》詩笑話淹長晝,歸時寺已鐘。
2.出自《秋夜懷湯仍三》詩寺從鐘后寂,月向樹梢明。
1.密集而隱約無光。
又稱重質(zhì)原油”。通常指密度大于1克/厘米3的原油。具有密度大、黏度高、輕油含量少等特點‖較多高密度的烴類和硫、氮、氧等雜環(huán)非烴化合物,需深度加工。
1.密集的云。
1.多而雜。
1.既密且直。
1.眾多。
1.繁密地連綴起來。
1.籌措辦理。
1.運筆籌劃。
1.古驛名。在四川省廣元市北八十里。相傳諸葛亮出師﹐嘗駐軍運籌于此。今朝天驛廢址即其地。
1.籌劃邊境的事務(wù)。
1.籌劃編練軍隊。
1.籌措撥付。
1.亦作"籌策"。
2.竹碼子。古時計算用具。
3.猶籌算。謀劃;揣度料量。
1.見"籌措"。
謀劃籌辦;設(shè)法籌備籌措經(jīng)費|難以籌措。
1.籌措墊付。
1.謀劃;想辦法。
1.謂事件﹐事情。
2.簽子。
1.謂籌措增加股銀。
1.謀略干才。
1.計謀國家的大事。
1.特指籌劃治理黃河水利。
也作籌畫”。謀劃;計劃正在籌劃中|籌畫軍國,嘉謀屢中。
1.謀劃。
1.猶籌思。
1.謂無法算計。
1.籌措聚集。
1.謀劃;盤算。
1.籌劃建立。
1.設(shè)法借用;籌劃借款。
1.猶棋局。
1.籌劃決定。
1.籌集款項。
1.推算歷法。
1.籌劃。
1.猶籌維。
1.謀略。
1.亦作"籌碼"。
2.古代投壺計算勝負之具。
3.博局以物計勝負亦沿稱"籌馬"。
4.用以比喻取決勝負的標(biāo)準(zhǔn)。
5.舊時稱貨幣或能夠代替貨幣的票據(jù)。 6.籌子。
用于記數(shù)、計算的用具。比喻可以憑藉的條件文憑成了他討價還價的籌碼。
1.籌子。
1.謀略;籌劃。
1.想方設(shè)法;謀劃。
1.計劃募集。
1.籌劃增加財富。
1.計劃商議。
1.計劃設(shè)置。
1.佛家指說法證果之室。
1.謀劃;計劃思慮。
1.見"籌算"。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