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氣味好聞,跟“臭”相對。
2.
形容詞
食物味道好。
3.
形容詞
胃口好,能吃東西,
4.
形容詞
睡得熟。
5.
形容詞
受歡迎;被看重。
6.
名詞
香料。
7.
名詞
用木屑摻香料做成的細條,燃燒時,發出好聞的氣味,在祭祀祖先或神佛時常用,有的加上藥物,可以熏蚊子。
8.
動詞
〈方〉親吻。
9.
名詞
(Xiāng)姓。
10.
名詞
指女性,女性的代稱。
1.
亦作“麍”。亦作“麘”。
2.
味道好吃;甘美。
1.出自《呂氏春秋·審時》得時之黍……舂之易,而食之不噮而香。
2.出自《醉翁亭記》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
3.出自《詠八珍湯》銀魚豆豉豆花黃,木耳粉絲紫菜香。
3.
謂受珍視或受贊美。
1.出自《少年行》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2.出自《舟中感懷寄館中諸君》詩功勛入丹青,名跡萬世香。
3.出自《航線》老哥!現在下苦人吃香呢!
4.
猶美妙。多用以形容女子的事物。
1.出自《采蓮曲》月照新妝水底明,風飄香袂空中舉。
2.出自《華清曲題楊妃病齒》一點春酸入瓠犀,雪色鮫綃濕香唾。
5.
借指花。參見“香枝”。
1.出自《金銅仙人辭漢歌》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2.出自《次韻馬少尹木犀》畫闌想見懸秋晚,無限宮香總不如。
6.
形容胃口好。
1.出自如:吃東西很香。
2.出自如:這兩天吃飯不香。
7.
形容睡得踏實、酣暢。
1.出自《家》你直伸伸地倒在床上,睡得真香,睡到今天這個時候才起來!
2.出自《青春之歌》清早他起來了,許寧還睡得正香。
8.
比喻親密和美。
1.出自如:他倆原來很香,近來又臭了。
9.
親吻。
1.出自《香稻米》香她的面孔。
10.
香料或其制成品。
1.出自《內誡令》昔天下初定,吾便禁家內不得香熏。
2.出自《乙巳秋與朱元晦書》千里之遠,不能捧一觴為千百之壽,小詞一闋,香兩片,川筆十支……薄致區區贊祝之意。
3.出自《水滸傳》潘公道:“多燒香,早去早回。”
4.出自《彷徨·祝?!?/span>直到四叔上香的時候,教她走開,她才走開。
5.出自如:麝香;檀香;線香;盤香。
11.
供香,上香。
1.出自《清異錄·釋族》汴州封禪寺有鐵香爐……爐邊鎖一木柜,竅其頂,游者香畢,以白水真人投柜竅。
12.
用有香味的作料調味。
1.出自《齊民要術·種蒜》澤蒜可以香食,吳人調鼎,率多用此。
2.出自《和齏》生姜,削去皮,細切;以冷水和之,生布絞去苦汁,可以香魚羹。
13.
謂吸、飲有香味的東西。
1.出自《負曝閑談》王九說:“咱們去香筒好嗎?”
2.出自如:香一口酒。
14.
姓。戰國齊有香居。見漢劉向《新序·刺奢》。
1.出自《萬姓統譜?陽韻》香,見《姓苑》。周有香車。
15.
本指谷物熟后的氣味,引申指一切好聞的氣味,芳香。
1.出自《詩·大雅·生民》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
2.出自《詩·周頌·載芟》有??其香,邦家之光。
3.出自《上林賦》郁郁菲菲,眾香發越。
4.出自《春雪間早梅》詩誰令香滿座,獨使凈無塵。
5.出自《清明》詩酒香百滴持勸君,漠漠土花澆不入。
16.
借指美妙的女子。
1.出自《己亥雜詩》兒家心緒無人見,他日埋香要虎丘。
2.出自又如:憐香惜玉。
1.謂遺棄名譽地位。
2.猶失望。
1.謂給子孫以利祿,其結果是給他們危厄。語本《后漢書.逸民傳.龐公》"﹝劉表﹞指而問曰'先生苦居畎畝而不肯官祿,后世何以遺子孫乎?'龐公曰'世人皆遺之以危,今獨遺之以安。'"
1.猶馀威。
1.猶馀味。
1.古人或死者留下的詩文。
2.散逸的詩文。
3.前代留下的法令條文﹑禮樂制度。
1.指散佚的文章和句子。
1.指前代或前人遺留下來而少為人知的傳聞,多指不見于正式記載的。
1.失誤而紊亂。
1.贈送禮物和問候。
1.遺跡。
1.謂遺棄世務;不問日常事情。
1.謂超脫于世物之外。
2.指古代或死者留下來的物件。
3.指他人遺失的物件。
1.謂舍棄一切外在形式而彼此心意一致。
1.泯滅物我界限,謂舍棄外在形式,精神進入忘我境界。
1.亦作"遺悮"。
2.遺漏和錯誤;過失。
3.貽誤;耽誤。
1.見"遺誤"。
1.死者遺留下來的子息。
1.謂因吝惜而遺漏未遍及。
1.亦作"益知"。增益智慧。
2.植物名。
3.龍眼的別名。參見《廣雅.釋木》。
1.一種拼板玩具。將七巧板增加為十五塊,合則成為一方,散則可以拼排各種文字﹑人物等圖形。清童葉庚創制,并著有《益智圖》一書。
1.益智拌米做成的粽子。
1.猶言義不容辭。
1.猶言義不容辭。道義上不允許推辭。
1.堅守節義之臣。
1.猶誼理。
1.行事應遵守的規范和道理。
1.義父﹐干爸爸。
1.義理﹔道理。
1.忠義節烈。
1.義女﹐干女兒。
1.義士。恪守大義﹑篤行不茍的人。
1.理應殄滅。
1.義行﹔德行。
1.義氣相合之友。
1.義旨﹔要旨。
1.指朝廷貤贈的恩典。
1.指朝廷對外戚和命官的親屬尊長移授封爵名號的恩典。
1.舊時官員以自身所受的封爵名號呈請朝廷移授給親族尊長。
1.屢封官爵。
1.見"貤繆"。
1.亦作"貤謬"。
2.增益其繆誤;重復其繆誤。
1.謂馀福流衍并延及后世。
1.依次論功行賞。
1.謂貤封先人,錄用后嗣。
1.謂流衍延及后世。
1.謂將本身和妻室封誥呈請朝廷移贈給先人。
1.漢縣名。屬上黨郡。故城在今山西什澤縣南。
1.勞苦。
1.勚勞。
1.小兒學語聲。借指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