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人和動物的軀體。
2.
名詞
指生命。
3.
名詞
親身,親自,本人。
4.
名詞
人的品格和修養。
5.
名詞
物體的主要部分。
6.
量詞
用于衣服。
7.
名詞
指社會地位。
8.
名詞
一生;一輩子
9.
量詞
用于塑像、畫像。
1.
人或動物的軀體。指整個身體。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齒以焚其身。
2.出自《三國演義》玄德回視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
3.出自《經義述聞·通說上》人自頂以下踵以上,總謂之身。
4.出自《兄弟團圓》程家寶一聽,楞了一下,氣的回身就走。
2.
人或動物的軀體。指頸以下大腿以上的部分。
1.出自《論語·鄉黨》必有寢衣,長一身有半。
3.
人或動物的軀體。指頭以外的部分。
1.出自《楚辭·九歌·國殤》首身離兮心不懲。
2.出自《山海經·南山經》其神狀皆鳥身而龍首。
4.
身孕。
1.出自《詩·大雅·大明》大任有身,生此文王。
2.出自《漢書·長沙定王劉發傳》上醉,不知,以為程姬而幸之,遂有身。
3.出自《金瓶梅詞話》一腳躡滑了,把個六七個月身扭吊了,至今再誰見什么孩子來?
4.出自《死水微瀾》我懷身大肚地走不動。
5.
物體的主體或主干部分。
1.出自《周禮·考工記·桃氏》為劍……身長五,其莖長。
2.出自《有木詩》托根附樹身,開花寄樹梢。
3.出自《警世通言·崔待詔生死冤家》抬起頭來,看柜身里卻立著崔待詔的渾家。
4.出自《子夜》船身猛烈地往后一挫,就像要平空跳起來似的。
6.
自身;自己。
1.出自《楚辭·九章·惜誦》吾誼先君而后身兮,羌眾人之所仇。
2.出自《谷梁傳·昭公十九年》就師學問無方,心志不通,身之罪也。
3.出自《浪淘沙》詞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4.出自《聊齋志異·阿寶》生見女去,意不忍舍,覺身已從之行,漸傍其衿帶間,人無呵者。
7.
代詞。第一人稱,相當于“我”。
1.出自《爾雅·釋詁下》身,我也。
2.出自《爾雅·釋詁下》朕、余、躬,身也。
3.出自《三國志·蜀志·張飛傳》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
4.出自《晉書·陶侃傳》弘(劉弘)既至,謂侃曰:“吾昔為羊公參軍,謂吾其后當居身處。今相觀察,必繼老夫矣。”
5.出自《宋書·沈文秀傳》虜既入,兵刃交至,問曰:“青州刺史沈文秀何在?”文秀厲聲曰:“身是。”
8.
親自。
1.出自《管子·入國》疾甚者以告,上身問之。
2.出自《漢書·項籍傳》﹝宋義﹞遣其子襄相齊,身送之無鹽,飲酒高會。
3.出自《重刊采運條議序》事不身歷,則無真知。
9.
身體力行;親身經歷。
1.出自《孟子·盡心上》堯舜,性之也;湯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
2.出自《淮南子·繆稱》身君子之言,信也;中君子之意,忠也。
3.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
4.出自《亭林先生余集序》后之人讀其文,往往感憤流涕,不能自已,若生當其時而身其憂患者。
10.
親自擔任或擔當。
1.出自《新唐書·房管傳》李光進將北軍,自奉天入?,g身中軍先鋒。
2.出自《戰國論》此如父母臥病不能事事,群小構爭,莫可禁阻,中有賢子自為家督,遂起而身父母之任焉。
11.
謂佩帶;穿著。
1.出自《絳守居園池記》﹝胡人﹞身刀,囊靴撾絳。
2.出自《續資治通鑒·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烏克遜澤﹞身一布袍數年,妻子樸素無華。
12.
身分;地位。
1.出自《論語·微子》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齊與!”
2.出自《新婚別》詩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3.出自《歐陽生哀辭》觀其心有益於余,將忘其身之賤而為之也。
4.出自《紅樓夢》心比天高,身為下賤。
13.
品德;才能。
1.出自《晏子春秋·問上二十》稱身就位,計能定祿。
2.出自《后漢書·逸民傳·周黨》自此敕身修志,州里稱其高。
3.出自《柳子厚墓志銘》使子厚在臺省時,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馬、刺史時,亦自不斥。
4.出自《南腔北調集·真假堂吉訶德》意思其實很明白,是要小百姓埋頭治心,多讀修身教科書。
14.
功名;事業。
1.出自《唐語林·企羨》權文公德輿,身不由科第。
2.出自《陳秀伯墓志銘》君之言不用而身無成,亦豈其命也歟!
15.
生命。
1.出自《楚辭·離騷》鯀幸直以亡身兮,終然夭乎羽之野。
2.出自《東征賦》唯令德為不朽兮,身既沒而名存。
3.出自《西廂記》聽說罷魂離了殼,現放著禍滅身,將袖梢兒揾不住啼痕。
16.
畢生,一輩子
1.出自《公羊傳·隱公八年》何以不氏?疾始滅也,故終其身不氏。
2.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終廣之身,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無余財。
3.出自《書夏榮傳后》敝衣菲食,以終其身。
17.
年壽,年紀。
1.出自《書·無逸》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國五十年。
2.出自《逸周書·文傳》嗚呼,我身老矣,吾語汝我所保與我所守,傳之子孫。
3.出自《閶門戲調行客》詩人生自苦身余幾,天色無情歲又寒。
18.
佛教身世輪回說的一世。
1.出自《晉書·羊祜傳》時人異之,謂李氏子則祜之前身也。
2.出自《顏氏家訓·歸心》一人修道,濟度幾許蒼生?免脫幾身罪累?
3.出自《后水滸傳》夏剝皮因名償實罪,楊義勇感夢見前身。
19.
量詞。
1.出自《佛國記》夾道兩邊作菩薩五百身。
2.出自《酉陽雜俎續集·寺塔記上》大同坊云華寺……佛殿西廊立高僧一十六身。
3.出自《老殘游記》叫個成衣做一身棉袍子馬褂。
4.出自《臘梅花》渾身上下出了好幾身汗。
20.
姓。漢有身相。見《萬姓統譜·真韻》。
1.出自《萬姓統譜·真韻》身,見《姓苑》。漢有身相。
1.見"絡繹"。
1.見"絡繹不絶"。
①依照所裝的物件的形狀,用線結成的網狀的小袋子。②繞線繞紗的器具,多用竹子或木條交叉構成,中有小孔,安裝在有軸的座子上,用手搖動旋轉。
1.怪石嶙峋貌。
1.形容骨節突露瘦硬。
1.見"犖確"。
1.見"犖確"。
1.亦作"犖硞"。亦作"犖埆"。亦作"犖峮"。
2.怪石嶙峋貌。
3.堅硬貌。
4.象聲詞。
1.卓絕貌;明顯貌。
2.象聲詞。
小說家,文字學家。吉林琿春人。1935年流亡上海,開始創作◇在桂林編輯《文學報》。建國后曾任山東省文聯主席、中國作協北京分會副主席。著有長篇小說《邊陲線上》,短篇小說集《北望園的春天》以及論著《金文新考》。
1.唐駱賓王曾任臨海丞,故稱。
1.地名。在今陜西周至西南。谷長200馀公里,為關中與漢中的交通要道。
1.白身黑鬣的馬。
1.在沼澤中以木為架,鋪上泥土及水生植物而成的浮于水面的農田。于上種植谷物,可隨水高下,不致浸淹。
1.即駱駝刺。
1.落葉灌木。枝上多刺,葉長圓形,花紅。生于沙地,是駱駝的牧草。
1.呢絨的一種。也叫駝絨。背面用棉紗織成,正面用粗紡毛紗織成蓬松的毛絨,多用來做衣帽的里子。
長篇小說。老舍作。1937年發表。青年人力車夫祥子苦干三年買了一輛洋車,不久卻連人帶車被匪兵擄去◇意外拾得三匹駱駝,變賣后錢又被偵探搶去。車廠主之女虎妞愛上祥子,用計迫使祥子娶了她。婚后,祥子用虎妞的私房錢買了一輛舊車,后因虎妞死于難產,不得已賣掉車子料理喪事。從此祥子由絕望走向墮落。小說富有濃厚的北京地方色彩。
1.一種儀仗。
1.見"駱駝"。
同絡繹”(715頁)。
1.猶言絡繹不絕。
京韻大鼓演員。藝名小彩舞,天津人。女。早年曾學京劇老生,1931年改習京韻大鼓,師從劉寶全和劉永祿。嗓音甜美,音域寬闊,韻味醇厚。在劉寶全唱腔基礎上,結合自身嗓音條件,形成駱派”唱腔。曾任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代表作有《劍閣聞鈴》、《光榮的航行》等。
1.古種族名。居于今云南﹑貴州﹑廣西之間。
1.《宋史.藝文志五》有《珞琭子》一卷。珞琭子為江湖術士。因以"珞琭"指其所著書或徑指其人。
1.堅硬貌。剛正貌。
1.粗厚似布的絲織物。
1.粗質絲織品。
1.粗質絲巾。
1.質稍次的絲織品。
1.無花紋圖案的粗質繒帛。
1.用粗質絲織物做的袍子。
1.粗綢皮衣。
1.粗質彩帛。
投考沒有被錄取高考落榜。
〈方〉受埋怨;受責難幫他半天忙,還落一身包涵。
1.作保。
1.下筆。
2.墮筆。
1.吃虧。
1.指牲畜變瘦。
1.窮困失意;流落無依。
1.同"落魄"。
1.入山林與官府為敵。
2.謂嬰兒出生。
1.因河床高度的變化所產生的水位差數。
1.收場,結束。
1.經手銀錢時私下克扣一小部分。
1.《西京雜記》卷四"東方生善嘯,每曼聲長嘯,輒塵落帽。"后以"落塵"形容歌聲美妙。
2.下凡。
3.篦梳的別名。
1.路亶。羸弱疲憊。
2.孤單無伴。
1.猶喪膽。形容恐懼之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