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次王醇甫聞人主簿二首 其一
眄柯陶令喜歸園,瑩玉靈均恨變丹。
朝飲夕餐和露摘,東籬南岫帶云看。
仙方舊說南陽壽,異色新添霅水寒。
誰道王郎偏愛竹,也來同枕效今潘。
眄柯陶令喜歸園,瑩玉靈均恨變丹。
朝飲夕餐和露摘,東籬南岫帶云看。
仙方舊說南陽壽,異色新添霅水寒。
誰道王郎偏愛竹,也來同枕效今潘。
像陶淵明一樣欣喜地歸隱田園,如屈原般遺憾于世事變化。早晚帶著露水采摘花草,在東籬旁、南山下伴著云霧欣賞景色。從前就聽聞南陽有延年益壽的仙方,如今霅水又增添了新的獨特色彩。誰說王郎只偏愛竹子,如今也來效仿潘岳一同隱居。
眄柯陶令:“眄柯”指看樹枝,“陶令”即陶淵明,他曾任彭澤縣令,后歸隱田園,這里以陶淵明代指歸隱之人。
瑩玉靈均:“瑩玉”形容純凈美好,“靈均”是屈原的字,這里用屈原表達對世事變化的遺憾。
朝飲夕餐:出自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指早晚飲食。
東籬南岫:“東籬”出自陶淵明“采菊東籬下”,“南岫”即南山,泛指田園風光。
南陽壽:可能指南陽地區流傳的延年益壽的仙方。
霅水:水名,在今浙江湖州。
王郎:指王醇甫。
今潘:可能指像潘岳一樣有隱居行為的人,潘岳是西晉文學家,有過相關隱逸的經歷。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作者可能處于一個對現實有所不滿的時期,看到友人王醇甫有類似歸隱的舉動,從而引發共鳴,創作此詩表達對歸隱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歸隱之愿。其突出特點是善用典故,以古人事跡寄托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文人對歸隱生活的追求。
幽幔依燈影,空階送雨聲。
??歸仍客路,投老倍鄉情。
眼澀書難讀,心揺夢易驚。
病多常怕醉,酒盡卻思傾。
林棲四壁空,百事從簡易。
缺籬寒未補,幽戸夜不閉。
東偏欲廣屋,厚費敢輕議。
設關力可具,稚子請遂事。
呀然兩竹扉,寜復志容駟。
西山正當前,浩蕩納空翠。
下臨漁樵路,橫鎖風月地。
惟愁俗客來,剝啄驚午睡。
卷服貂冠世間有,榮悴紛紛翻覆手。
不如御史老萊衣,世彩堂中奉春酒。
北斗為觴山作豆,鳳竹鸞絲太中壽。
今年宗祀降恩綸,太中拜前公拜后。
嗚呼人誰無父母,盛事有及公家否。
萬鍾苦晚三釜薄,人生此恨十八九。
我欲殺青書孝友,愧非太史馬牛走。
圣朝若遣采詩官,尚可為公圖不朽。
昏昏風雨暗東湖,恰似梅黃四月初。
高樹送聲驚客枕,小池分溜入清渠。
飛蚊屏跡知何在,團扇生塵已暗疏。
須信西游有奇事,今年三伏夜觀書。
酒力醺然入四支,華胥稅駕不應遲。
殘年已覺衰難彊,萬事無如睡不知。
幸有琴書供枕籍,安能冠帶更支持。
紅爐過盡灰如雪,獨守青燈坐畫詩。
春風小陌錦城西,翠箔珠簾客意迷。
下盡牙籌閑縱博,刻殘畫燭戲分題。
紫氍毹暖帳中醉,紅叱撥驕花外嘶。
孤夢凄涼身萬里,令人憎殺五更雞。
墟煙淡將散,江雨細欲無。
回風吹衣襟,晴光滿菰蒲。
隱幾樂此時,清和如夏初。
犬吠船丁歸,小市得美蔬。
歡言酌清醥,侑以案上書。
雖云泊江渚,何異歸林廬。
前日泛江時,雨昏失南山。
今日迎我馬,?鬌擁髻鬟。
白塔映朱閣,間見青林間。
問我豈忘之,掦鞭亟西還。
西還亦聊爾,行矣來憑欄。
擾擾紅塵中,豈無一日閑。
會復賡此詩,大書榜其顏。
但恐厄風雨,清逰天所慳。
我有美酒起自斟,勸君一巵為君吟。
素衣未遂京塵化,綠鬢已受吳霜侵。
三巴涂路何嵚崟,五溪霧潦多毒淫。
虎豹夜嘯裂崖谷,魑魅晝出矜山林。
身如槁葉墮幽穽,窅窅何啻千尺深。
無因剖胸出此心,一寸孤忠天實臨。
九淵龍起跨蒼茫,聊為西州洗亢陽。
曉看空蒙知歲稔,夜聞點滴覺心涼。
紗幮不下蚊蠅靜,焙火微溫書畫香。
睡足何須云夢澤,如雷鼻息撼鄰墻。
翠蔓扶疏采擷忙,曲生糸出古淮陽。
蹋成明月團團白,釀作新鵝淡淡黃。
醅甕秋凄驚凜冽,糟床夜注愛淋浪。
西齋幽事新成譜,首為高人著此方。
插棘編籬謹護持,養成寒碧映淪漪。
清風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籜時聞聲簌簌,放梢初見葉離離。
官閑我欲頻來此,枕簟仍教到處隨。
發毛蕭颯疾初平,云物輪囷氣未清。
水漲小亭無路到,雨多幽草上墻生。
窗昏頓減讐書課,屋老時聞墮瓦聲。
止酒無聊還自笑,少年豪飲似長鯨。
慵養金丹換鬢須,微霜正要稱清癯。
平生風露充蟬腹,到處云山寄鶴軀。
道室焚香勤守白,虛窗點易靜研朱。
自知世事難諧偶,不待幽人夜見呼。
云間刁斗過邊州,沙際丘亭艤客舟。
漲水方憂三峽崄,短笻猶作兩巖游。
蛟龍矯矯拏云起,琴筑泠泠繞榻流。
未死人生誰料得,會來攜客試茶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