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升之四首 其三
昔年常恨李白杜甫不相從,又見韓愈孟郊恨不如云龍。
我今與子別,正與二子同。
我在大江北,君歸五湖東。
我猶作楚客,君復為吳儂。
江湖吳楚休相憶,青云有路各努力。
昔年常恨李白杜甫不相從,又見韓愈孟郊恨不如云龍。
我今與子別,正與二子同。
我在大江北,君歸五湖東。
我猶作楚客,君復為吳儂。
江湖吳楚休相憶,青云有路各努力。
往年常常遺憾李白和杜甫不能相互陪伴同行,又感嘆韓愈和孟郊不能如云龍般相隨。如今我和你分別,就如同那兩人一樣。我留在大江北岸,你要回到五湖東面。我依舊是漂泊在楚地的游子,你又成了吳地之人。江湖相隔,吳楚兩地就不要相互思念了,各自在通向青云的路上努力前行吧。
昔年:往年,過去的日子。
恨:遺憾。
云龍:古代常以云從龍來比喻君臣相得,這里指好友相伴。
子:你,指張升之。
楚客:客居楚地的人。
吳儂:吳地人。
青云有路:比喻有好的發展前途。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在與友人張升之分別時創作此詩。當時詩人客居楚地,友人要回到吳地,詩人有感而發寫下此詩,表達分別之情和對友人的勉勵。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借古喻今,用古代文人的關系來襯托自己與友人的情誼。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古人送別時情感表達的方式,既有惜別又有激勵。
五兩搖搖孔翠翎,舵樓釃酒候潮生。為言北海三千里,只作南風十日行。檣頂隕星神或降,浪深陰火夜還明。到京煩告陳徵士,兩得緘書慰遠情。十月江南草樹空,五云天近立鰲峰。龍沙飛雪似掌大,馬湩醉人如酒濃。曾佐元戎書露布,還陪天子頌東封。宛駒自此行千里,消息無忘輒報儂。
臂與閒為狃,腕因不受調。徐從書糾曠,還借藥降驕。甘苦惟神劑,淺深亦意料。未能知手舞,肱枕或馀饒。
一缽寬如宇。正二人、匙來箸往,快如風雨。年少那知如許事,醉飽相呼爾汝。詫今日、果成餓虎。世事霓燈倏忽變,笑書生一缽向誰舉?剩皮骨,不堪煮。麻塘一別十年許。到重逢、眼邊魚尾,膝前兒女。忍更重分千里外,各對孤燈一炷?但聚散、豈由人主。無蒂無根塵陌上,倩吾兄記著淵明語。風正起,吹我去。
君房言語舉世無,射策未許蒙帝都。巴人下里不足數,云韶九奏方純如。
快意深時恨亦深,干戈何處不相尋。誰將五月龍舟水,盡洗中原虎斗心。
神光曾遇泰山尖,后世侵尋禮法纖。黃紙丹書知尚敬,太羹玄酒味方甜。瑞云靄靄常圍座,仙鶴翩翩不下檐。寄語郎官名父子,定將繁祉錫安恬。
豈不念行樂,重為王事牽。夕除何店里,春到故園邊。路更過三峽,人須老一年。凄涼盤嶺夢,正及子規天。
空王心事藥王名,塵劫中間第幾生。卷卻青囊留不住,一帆江海看揚靈。
夜半潮生月動光,蜑娘心事轉凄涼。朝朝撒網還收網,水面恩情爾許長。
京華雖好只懷歸,生怕緇塵化素衣。因覽山川尋古跡,莫占星象動天威。水深不惜浮杯渡,發短何勞待日晞。解道江南佳麗地,詩家今有謝玄暉。
憶昔風云滿帝鄉,同時射策向明光。一毛宛在中書日,匹練遙飛御史霜。北海清尊開岱色,西京彩筆照河梁。非君尺素三江下,爭得秋聲入雁行。
宣和全盛日,經略府潭潭。智出人千百,時資策二三。福星須爾往,邊瑣定誰堪。幾輩能華發,猗歟北斗南。戒定通前念,蘇黃早見期。源流知袞袞,金印漫累累。白首風塵外,丹砂歲月遲。泉臺無復恨,喬木有馀悲。
桂折秋風露折蘭,千花無朵可天顏。壽王不忍金宮冷,獨獻君王一玉環。
芳草茸茸已滿坡,山城春半又經過。輕寒簾外燕來少,細雨庭前花謝多。壯志每思探虎穴,驚心猶想涉鯨波。征衣暫解風霜色,閑對斜陽和凱歌。
古碑真贗遞相承,俗刻紛紛滿笥縢。最是可憐越山石,不應只吊剡溪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