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韓尚書
社稷元勛絕代無,夙瞻先德在龜趺。
風云感遇依鱗翼,鸞鵠棲停映竹梧。
偃武承平開圣治,投戈委質尚文儒。
紫荷舊向芳年折,遺恨猶稽到六符。
社稷元勛絕代無,夙瞻先德在龜趺。
風云感遇依鱗翼,鸞鵠棲停映竹梧。
偃武承平開圣治,投戈委質尚文儒。
紫荷舊向芳年折,遺恨猶稽到六符。
國家的元勛在當代獨一無二,我早就從墓碑的龜趺上瞻仰到他先人的德望。他如風云際會般憑借自身才能得遇明主,像鸞鵠棲息在竹梧間般高潔。他在太平盛世停止武力,開創(chuàng)圣明的治理,放下武器,傾心崇尚文儒。他早年就已獲得高位,只遺憾未能官至六符之位。
社稷:國家。元勛:有極大功績的人。
龜趺:碑座,這里借指墓碑,上面可能記載著韓尚書先人的事跡。
風云感遇:比喻遇到好的機會或時運。鱗翼:借指君主。
鸞鵠:鸞鳥和鵠鳥,比喻賢俊之士。竹梧:竹子和梧桐,象征高潔。
偃武承平:停止武力,處于太平時期。圣治:圣明的治理。
投戈委質:放下武器,歸附。尚文儒:崇尚文人和儒家文化。
紫荷:指官員服飾上的紫荷囊,借指高官。芳年:年輕時。
六符:古代官職名,這里指高位。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應是在韓尚書去世后,作者為表達對他的追思和敬意而作。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和平的時期,韓尚書在國家治理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這首詩主旨是悼念韓尚書,高度贊揚其為國家的貢獻和高尚品德。它以典雅的語言、豐富的意象展現了韓尚書的一生,在文學上體現了挽詩莊重、深情的特點。
弱草輕塵等此身,滄桑閱盡去來人。即思往事知今日,好證前生與后因。火上蓮花皆幻相,雪中梅萼自精神。夜游秉燭無多日,歲到明年又甲辰。
小馬輕輿蜀道難,身披裘褐頂峨冠。已從林下幽人往,猶作朝中舊德看。漁釣喜歡新得侶,道途瞻顧尚呼官。多慚鄉(xiāng)友貽清唱,天外鸞音與鳳翰。常望鄉(xiāng)山憶翠微,此來時節(jié)更春暉。林間怨鶴久招隱,花外啼鵑仍勸歸。云似隨人飛縹縹,雨如先道灑霏霏。回思仕宦平生事,六十三年始悟非。
三年懷此老,何處是衢州。眼界真千里,空中正一樓。人心周鳳鳥,天道魯春秋。此意今誰領,空江自白頭。
西風潮不上,河淺路逾賒。藻盡魚依葦,陂荒雁啄麻。丹砂楓樹葉,白雪木棉花。故國猶羈思,停舟問酒家。
者漢本來無面目,幾年向外空馳逐。驀然憶著便歸來,六六依前三十六。
隱隱泉懸,琤琤波淺,回峰激石明珠濺。殷勤送客到岷江,岷江更送長江遠。穿雨披煙,援藤跨澗,天公未許仙源現。莫言此去隔千山,還應夢里追尋遍。
遙天雁去秋無跡,靜掩樓扉。花倦香微。真?zhèn)€人間夜欲遲。風林葉葉梳涼月,水樣空階。別有傷懷。直恁寒蛩苦費猜。
練水拍平橋,流連暮復朝。都將花歲月,收入酒科條。溪閤千場笑,風柯十里腰。玲瓏歌莫止,面上怕紅消。
千仞崇山頂,清泉何處分。涓涓石澗底,一脈下青云。
事后思忠讜,嘉名比直臣。病從苦口利,寒到盡頭春。作彈驅群癘,堆盤雜五辛。諫書稀圣世,笑爾美芹人。
白水青波是舊身,夜深惟許爾相親。衲衣一片寒侵髓,不久當為若輩人。
蕭寺疏鐘斷,虛堂夜氣清。涼蟾偏向小窗明。露井碧梧寒葉、顫秋聲。幽恨人誰問,孤衾淚獨橫。此時風月此時情。擬倩藍橋歸夢、見云英。
太上初寥寂,人文只可悲。汗牛千卷是,注我六經誰。日月開尼父,乾坤自伏羲。病夫何所有,默坐定山癡。
黃埃辭鞅掌,凈域邇丘樊。劫換僧前樹,煙虛鳥外村。松高微見塔,峰峭郁當軒。畫壁菩提秀,繚垣薜荔昏。循幽頻徙履,選勝輒臨尊。輕幘窺泉鏡,長裾拂槿原。夕陽銜遠堞,瑞靄帶高園。歸馬將殘醉,依依東郭門。
御柳絲長掛玉欄,不須惆悵百花殘。還知三月春雖晚,好從金輿看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