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峰亭
山亭在山背,不見山巍巍。
但見四面風,輻湊朝宗之。
深藏固甚智,自牧甘處卑。
一謙受四益,是以能不危。
山亭在山背,不見山巍巍。
但見四面風,輻湊朝宗之。
深藏固甚智,自牧甘處卑。
一謙受四益,是以能不危。
山亭處在山的背面,看不見山峰的雄偉高大。只看見四面的風,像車輻集中于車轂一樣朝著山亭涌來。山亭深藏不露實在是明智之舉,它甘愿以謙卑自守處于低下的位置。保持謙遜能得到多方面的益處,所以它才能安穩而沒有危險。
輻湊:形容人或物像車輻集中于車轂一樣聚集。朝宗:原指百川歸海,這里指風匯聚到山亭。自牧:自我修養,自我約束。一謙受四益:出自《周易》,指謙虛能使人得到多方面的益處。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是在游覽山間,看到處于山背的山亭后有感而發。當時社會或許存在一些浮躁、爭名逐利的現象,詩人借此表達對謙遜品德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宣揚謙遜的美德,其突出特點是以山亭為載體,形象地闡述道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重大影響,但體現了傳統儒家的道德觀念和處世哲學。
去歲墻傾更絕糧,今年凈幾與明窗。人生苦樂何須計,流水行云語意長。
少年抗志動湘淮,勸進文傳素愿乖。白首就官非得已,劇秦當日亦詼諧。
古今靈異此山川,遠海高丘一望前。煦煦陽和隨意領,玄玄太極妙心傳。松陰三尺焚香石,花底千尋滴露泉。何處道人來倚杖,海天亭畔和瑤篇。
芳郊饒客思,天鳥舞東風。細柳芽全別,名花香自同。云幽輕著屨,日午遠聞鐘。漫道尋春早,仙桃幾樹紅。
淺間山頭木葉稀,天寒歲晚意迷離。湘南難認鄉關雪,秦野徒看鵲踏枝。雖有青衿長入夢,卻無紅葉偶題詩。深宵獨飲天涯外,默對繁星數故知。自古東瀛通漢土,澄泓襟帶共桑麻。高僧有道頻浮海,居士無心偶弄槎。立雪楓林憐有葉,臨風玉樹惜無葩。遙欽富士千秋雪,一半云天入晚霞。
夜聞羌笛吹,愁雜豺狼□。涕淚落如雨,肝腸痛似刀。更深新月落,坐久明星高。感激不遑寐,連宵思我曹。
望洋白首恨難禁,仰止高山足未臨。杲日漏光虛室白,春風搖綠草堂深。異端欲使無炎燼,吾道休教有陸沉。活潑天機在何處,數聲啼鳥綠陰陰。
雀舫東歸過弋陽,迢迢千里水云鄉。江明倒浸孤峰影,風暖遙聞百草香。飛鳥晚來同客倦,閒花時亦笑人忙。吳門到日春光好,煙柳低垂綠野堂。
詞高云藹藹,筆掃陣堂堂。妙絕江南社,清新樂府章。窮通元自樂,身世兩相忘。不下千尋海,焉能得夜光。
嚙膝嘶風徑奔駻,花前挾彈回頭看。一鳥不鳴春晝閑,野水清清綠陰暗。
積雨苔長潤,生風竹自涼。誰開延客徑,舊作讀書堂。魚躍盆池水,花傳甕牖香。清心時宴坐,遠意到羲皇。
云靄浮空半雨晴,茅檐未忍掃殘英。欲尋春物飄零盡,只有黃鸝一兩聲。浮花浪蕊自紛紛,點綴梅苔作繡茵。獨有猗蘭香不歇,可紉幽佩系馀春。
見惡必遠避,見善嘗加恭。石田乃隱者,賦詩亦多工。如何論朝政,所論殊不公。此札實差謬,何謂聲枌枌。到處任播揚,有類衡與縱。碧川居論思,如何不納忠。致書戒老夫,友道皆云隆。追思昔年事,大明麗長空。堯舜喜復出,萬幾任匆匆。納諫真如流,明良喜相逢。荊榛委籬落,芝術收藥籠。萬姓樂熙皞,四方無鞠讻。今上初出閣,庶事元老總。九卿集東閣,講官索儒宗。先求語言正,更論德學崇。人各薦一二,不稱交相攻。老夫薦兩楊,碧川川流壅。為語帶鄉音,不及問學充。因之又復薦,元老耳若聾。欣然用石齋,萬口稱股肱。碧川已備知,豈肯心懷兇。同鄉又相親,度量廓有容。維時科道官,有事忤宸衷。一朝下縲紲,難便責保庸。顛末尚未知,焉敢干重瞳。臺部上民事,俞旨俱已蒙。日暮無人收,厥職誰與供。越例送臺部,又恐觸袞龍。天曹借中書,攝事猶賓鴻。此舉實舊規,碧川豈不聰。書來既善道,如何報科中。彼若擊巨石,我猶履薄凍。今復寄吳下,大傷君子風。碧川豈為此,姻舊情雍雍。意必有憸邪,假此成己功。抑恐入銓者,邪正有不同。或嫌不超擢,或怨非要沖。當時呂都諫,氣節儕何颙。亦嘗論此輩,懷毒猶?蜂。其禍必在后,亦或先其躬。福善與禍淫,循環兩無窮。莫道此言虛,應若豐山鐘。云衢謾委蛇,何必好怔忪。馬周三十貴,屢受唐室封。崇卑各分定,何必縈心胸。石田若聞此,其言未必從。我欲到虎丘,攜酒追吟蹤。愿言保遐壽,待我談始終。
未起雙鳧舄,先驚白玉棺。豈虞終客死,翻恨有微官。素旐秋猿泣,舟楓楚水寒。諸姬幃帳冷,班竹淚同殘。
時光物色易推遷,虛度青春五十年。晝夜本無閒日月,古今同是此風煙。伯鸞幸喜妻能敬,世績惟憂子不賢。若問龐公身后事,遺安空有鹿門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