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開先寺 其一
少年魂夢到廬山,今日親游鬢已斑。
聊復揮毫吟紫翠,未妨拄頰對孱顏。
遙看飛瀑三千丈,近去青天咫尺間。
不為白云頻屬念,應游此地不知還。
少年魂夢到廬山,今日親游鬢已斑。
聊復揮毫吟紫翠,未妨拄頰對孱顏。
遙看飛瀑三千丈,近去青天咫尺間。
不為白云頻屬念,應游此地不知還。
年少時就夢想著去廬山,如今真的來了,兩鬢卻已斑白。我姑且揮筆吟詩描繪這紫翠的山色,不妨手拄著臉欣賞這峻峭的山巒。遠遠望去瀑布好像有三千丈長,近看感覺離青天只有咫尺之遙。若不是對塵世的瑣事常常掛念,我游覽此地肯定樂而忘返。
紫翠:指紫色和翠綠的山色。
拄頰:以手支頰,形容神態閑適。
孱顏:形容山高峻的樣子。
咫尺:形容距離很近。
屬念:掛念。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詩人年少就向往廬山,多年后終于得償所愿。當時或許經歷了人生的起伏,在游覽廬山時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廬山美景,突出特點是將年少夢想與今日游歷對比,情感豐富。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思考。
趙公拈筆作古松,平地躍出三青龍。蜿蜒不上霄漢去,爽颯長留煙雨濃。前朝美人斗草處,猶有當時數株樹。江亭六月涼如秋,應與此圖相對愁。
八十七翁如古佛,山房只共白云居。一聞東土傳來法,三校西天譯后書。劫火不燒紅舍利,冰池重長碧芙蕖。青城今夜白眉月,似汝招搖出大虛。
俗駕不可到,有地岙中小。回回別澗通,宛宛連崗繞。人家陵谷暗,不見旭光曉。東作起炊藜,惟應候啼鳥。
蕭蕭風木古祠前,千載英靈尚凜然。銳意一言能悟主,豈知無力可回天。寒蟬抱樹何由化,凍雀爭枝未肯還。溪澗絕無蘋藻在,不妨一勺薦甘泉。
托根同佳藕,何須妒并妝。生憎子結后,強半是空房。
軒轅初鑄鼎,鼎成乃登仙。龍髯不可攀,白日飛上天。嗟予墮世網,安得窮山川。鼎湖渺何許,悵望秋風前。
同心久相失,羈思近何如。星出窺龍劍,天長阻雁書。滿江紛甲鼓,落日泣樵漁。祛住情兼苦,奚方定卜居。
漁陽城下多秋草,漁陽城頭秋月曉。涼風颯颯吹客心,驅車遠下三河道。三河地接太行秋,倚劍悲鳴回紫騮。滿堂擊筑吾不樂,黯淡胡為賦遠游。先生落落閩中彥,束發床頭開萬卷。賦成盡擬似相如,待詔金門不召見。明光宮里落雙鳧,握綬江城興不孤。推轂難逢北海薦,抱經卻授西河徒。青氈莫道成蕭索,博士古來官不薄。買駿終歸郭隗臺,登龍本出孫弘閣。垂髫舊日魯諸生,負笈從游濟北城。十年不立門前雪,望斷江南萬里程。薊門煙樹今何夕,白露滿庭空水碧。一尊相對夜色寒,挑盡青燈話夙昔。長歌忽漫是離筵,不盡浮云黯遠天。淇園到日應相憶,萬竹寒聲沸百泉。
當年自粥五羊皮,飯得牛肥辱不辭。卻笑有官居鼎鼐,都忘臨別為烹雌。
廣平梅詞吐清婉,惠連《雪賦》映嬋娟。況有文章兼二美,呂家亭子得無傳。
憶昔射策官明光,序列前后如雁行。不才瘦馬走州縣,君已落筆中書堂。巍巍中書開大府,宰相出入勢如虎。省郎夜直殿燭長,紫薇花間月當午。有人此際猶未還,正與士卒夜守關。風吹衣裳露被面,舉目只是水與山。嗟余同時異甘苦,何時逢君傾一語。典衣為買小紅舟,剪燭西窗聽秋雨。
司命娘娘笑隱刀,一揮利刃斷秋毫。偶教蜜餞落卿口,鴆毒宴安輕勿饕。
水氣騰騰浮草閣,山光冉冉落楸枰。不知此地誰為主,招得幽人有勝情。
故園雪樹想彫零,卻向毫端見典型。夢破江南愁絕處,前村煙迥雨冥冥。
層林漠漠晚風清,暮色稀微云岫橫。百鳥不喧天地靜,泉磯閑坐道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