磬湖之側累拳石為山巖谷幽邃有巫廬臺霅之趣因成短篇
背湖臨檻碧崔嵬,萬壑千巖咫尺開。
坐覺巫峰天際落,忽驚廬阜眼中來。
地偏未害心還遠,潭小何妨水自回。
竟日相看兩不厭,老夫真個似童孩。
背湖臨檻碧崔嵬,萬壑千巖咫尺開。
坐覺巫峰天際落,忽驚廬阜眼中來。
地偏未害心還遠,潭小何妨水自回。
竟日相看兩不厭,老夫真個似童孩。
背靠著湖水,面臨著欄桿,假山碧綠高聳。眾多的山谷和巖石仿佛在咫尺之間展開。坐在這兒感覺巫山的山峰從天邊落下,忽然又驚訝廬山仿佛出現在眼前。地方偏僻并不妨礙心境的高遠,水潭小也不妨礙水流自行回旋。整日相看都不會厭煩,我這老頭真像個小孩一樣。
崔嵬:高聳的樣子。
咫尺:比喻距離很近。
巫峰:巫山的山峰。
廬阜:廬山。
竟日:整日。
詩人在磬湖之側用石頭堆砌成假山,此假山有巫廬臺霅的趣味,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能看出當時詩人處于相對閑適的生活狀態,有心境去營造和欣賞這樣的景觀。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假山景觀的喜愛,其特點是通過想象將假山與名山聯系起來,增添了藝術趣味。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生活中微小事物的審美和情趣。
此老已云歿,鄰人嗟亦休。竟無宣室召,徒有茂陵求。妻子寄他食,園林非昔游。空馀穗帷在,淅淅野風秋。
看月臨窗,花垂徑,春滿桃潭書屋。童年游息地,想碑殘朱鳳,斷紋難續。舊業塵薶,荒園蘚護,聞道時經樵牧。飄零平生事,況昆池節換,市朝翻覆。剩喬木人家,亂云山寺,尚遲幽躅。光陰如箭速。任衰鬢、蓬葆無新綠。唯佇嘆、機云聲價,王謝風流,總消伊、廢箋閑燭。歲暮陶潛宅,應自惜、獨存松菊。坐容膝,村醅熟。收取殘淚,聊共持尊相屬。醉忘爛柯幾局。
鹿苑江南寺,龍沙城北游。脩椽云自宿,返照雨還收。禪麈尋支遁,棋枰對弈秋。還家真復樂,何必遠封侯。
南朝往事例如斯,感觸笙歌不自知。西日欲斜花欲落,回腸蕩氣立多時。前年同作京華客,一散搏沙不可完。更憶汪梁江海上,暮云無際隔長安。瀟瀟夜雨掩重門,已有秋心到酒尊。聽至荒雞三唱后,浮云落絮本無根。潞河曙色擁煙嵐,風露微侵宿酒酣。一樣曉風殘月地,無端回首望江南。更重恩怨歸青史,一事清涼剃白頭。愿約鴻蒙騎莽眇,再來華表看神州。艷喜逃禪已有年,深觀宿命債應填。生能并世無他責,為托文章告后賢。水期世界太清涼,洪水茫茫下土方。巴別塔前一揮手,人天從此感參商。帝子采云歸凈土,麥加文石鎮歐東。兩家懸讖昭千祀,一樣低頭待六龍。六龍冉冉帝之旁,三統茫茫軌正長。板板昊天有元子,亭亭我主號文王。紅黑棕黃次第新,梨花最晚餞殘春。天涯不見歸家路,愁煞山頭法會人。
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酷憐風月為多情,還到春時別恨生。倚柱尋思倍惆悵,一場春夢不分明。
退之懷桂林,藥物珍陸離。物情惡衰歇,義心感親知。我生欠一死,不死當語誰。與我制頹齡,悠悠白云期。
子真世裔神仙種,和靖家風冰玉身。只此玲瓏三數蕊,不知收拾幾多春。香浮靜夜天知己,影浸寒池月寫真。留待楚騷千載恨,花中誰識獨醒人。
精衛雖至微,銜石尚填海。一點至烈心,千生萬生在。我誓銘于天,語大莫能載。萬萬雷霆誅,此盟亦不壞。劃然笑一聲,今古生光彩。
燕入非旁舍,鷗歸祗故池。斷橋無復板,臥柳自生枝。遂有山陽作,多慚鮑叔知。素交零落盡,白首淚雙垂。
韶光漸近清明,其柰透簾風雨。枕冷衾單,還似去年辛苦。密函欲寄先彈淚,濕盡錦箋詞句。怕因循、過了杏花時候,委春塵土。黯凝思、記小闌深處,亂劃釵痕無數。杳杳重閨,自此便成睽阻。落紅萬一侵羅襪,愁粉啼脂慵顧。悵樓東、縱有珍珠盈斛,憑誰緘與。
興發尋荒徑,途窮見寶坊。隨宜聊復飽,觸處得追涼。取友真濠上,懷人向渭陽。不嫌茶七碗,殊勝酒千觴。
蟠空造論路千條,忽地低頭酒一瓢。誰是預為無賴地,鏡湖煙水浙江潮。兩間老屋坐閒人,四碟鹽齏當八珍。大有旗亭風味在,勝持胡餅學維新。微風淡月夜初涼,席幅欹斜微算狂。歸于山荊談顯者,年來真為立談忙。
涪翁雪堂仙,分誼故不疏。投之孤芳篇,托根豈云虛。報以蟠桃實,一嘗千載馀。洗髓躡閬苑,游于物之初。
冰氏根苗出涸陰,一團玉雪縞千林。百年幽樹古香澹,數個疏花春意深。俗眼共憐西子態,世人誰識廣平心。孤芳不入騷經里,物色分留待我吟。
零星矮紙墨將昏,對此猶思獄吏尊。一語癡人想慰藉,文章無命始長存。沉吟往事想時艱,心事嵯峨萬疊山。若使髡鉗成漢史,豈無六一再人間。國勢人才各有真,一時功罪正難論。祇憐豈有奸雄獎,滄落金門畫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