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游宮十五夜
行邁離秦國,巡方赴洛師。
路逢三五夜,春色暗中期。
關外長河轉,宮中淑氣遲。
歌鐘對明月,不減舊游時。
行邁離秦國,巡方赴洛師。
路逢三五夜,春色暗中期。
關外長河轉,宮中淑氣遲。
歌鐘對明月,不減舊游時。
出行離開秦國故地,巡視四方奔赴洛陽。路上恰逢正月十五之夜,春色在暗中如期而至。函谷關外長河蜿蜒流轉,軒游宮內暖氣遲遲未到。面對明月聆聽歌鐘之音,與昔日游樂相比毫不遜色。
行邁:出行,遠行。
秦國:指長安一帶,舊屬秦地。
巡方:巡視四方。
洛師:指洛陽。
三五夜:指正月十五元宵節。
淑氣:溫和之氣。
此詩可能創作于唐高宗出行洛陽途中。唐高宗時期常往來于長安和洛陽之間,這首詩便是他在前往洛陽的路上,恰逢正月十五時所作,展現了他巡游途中的所見所感。
這首詩主旨是記錄詩人巡游途中元宵夜的經歷和感受。其特點是敘事清晰,寫景與抒情結合自然。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為研究當時帝王的生活和出行情況提供了一定的資料。
世守祗儒術,才優奏最頻。官終半刺史,孝事兩家親。長葛碑仍在,甘棠愛尚新。趙公陂上下,遙想泣遺民。
范家園腳步春風,皎日英標在眼中。銀杏十圍家廟古,玉粳千頃義莊豐。身當文正無雙士,手授中庸第一功。卻走畫廊看翠碣,朱弦三嘆憶歐公。
精思妙契了殘編,杖屨南山二十年。鉛槧未終還仕籍,風塵顏面愧高賢。
萬國儒紳肅鷺行,九天閶闔覲龍光。東連碣石懸鳷鵲,南度秦淮有鳳凰。
古臺平,芳草遠,館娃宮外春深。翠黛空留千載恨,教人何處相尋?綺羅無復當時事,露花點滴香淚。惆悵遙天橫淥水,鴛鴦對對飛起。
聞道琴書行有日,臨岐送別意何如。蒲萄酒美杯初泛,楊柳條新葉未舒。春入杏壇朝鼓瑟,雨馀芹泮水生魚。定知別后遙相憶,毋惜頻頻遠寄書。
初平牧羊處,白石及秋登。掛錫月中到,禪房云上曾。使君持玉節,老客望金陵。想見雙溪水,先霜早已冰。
封事休將入帝宸,致身安得自由身。書回梓里家無恙,望重文昌國有鈞。金馬久期黃閣老,碧山常對白頭親。深憐問寢趨朝夢,半在昏鐘半在晨。
一曲清溪一首詩,風流千載憶僧施。小姑溪上平安否,容我騎魚作伴嬉。
金屋豈無人,三千當一身。如何把玉笛,吹動漁陽塵。梨園歌舞成消歇,海棠飛作胭脂雪。空遺羅襪不生塵,香冷馬嵬坡下月。按圖哀怨起玉環,唐家事業真厚顏。
愛承華詹尹,盡明略,更雄襟。甚瀟灑清吟,半生夢寐,銅輦秋衾。莫論量,歸計早,恐未容、亭扁遂初心。共道東山絲竹,風云兩袖商霖。春坊桃李清陰。氣干郁千尋。看他日明堂,圓杈偃植,棟宇雄沉。家近上林春早,覺桂香、浮酒動華簪。滿酌一杯為壽、魯連不用千金。
孤壘遠,亂山昏。有榕陰處有煙村。征鴻過盡西樓冷,一縷余暉繡晚云。
閒亭虛閣多標揭,舊句新篇各斗工。為拂塵埃題數語,敢期他日碧沙籠。
田衣青木案,黃卷與孤燈。禪味入清茗,蒼心鐫古藤。云翻龍爪動,風掃雪濤崩。萬象終歸寂,拈花一老僧。
玉衡指東露華冷,朔飆暗度梧桐井。張檠亂謔開雙頤,銅龍咽漏宵將丙。仆御執炙兼進卮,筋力跛倚神俱疲。客眸耿耿若巖電,搜腸嘔肝斷須髭。五人同騁談天口,隔墉魑魅踉蹌走。揮手出門天宇昏,沿衢木柵懸燈守。嚴霜砭肌心惻悽,轆轤聲斷金井西。解衣匍匐登床睡,四鄰咿喔啼天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