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伯壽兄之官上虞
平生藝苑筆同耕,兄弟須知似友生。
三載方尋夜雨約,六旬又作越中行。
舉杯不學銷魂別,側耳惟聽報政聲。
從此西岡數登眺,白云飛處總關情。
平生藝苑筆同耕,兄弟須知似友生。
三載方尋夜雨約,六旬又作越中行。
舉杯不學銷魂別,側耳惟聽報政聲。
從此西岡數登眺,白云飛處總關情。
一生都在文壇像農夫耕地一樣一起揮筆創作,兄弟之間要知道就如同摯友一般。三年才得以實現像“何當共剪西窗燭”那樣雨夜相聚的約定,六十歲了兄長又要前往越地任職。舉杯送別時不要學那讓人黯然銷魂的離別之態,只側耳傾聽你傳來的為官的好消息。從現在起我會多次登上西岡眺望,那白云飄飛之處總是牽動著我的情思。
藝苑:文學藝術薈萃之處。
友生:朋友。
夜雨約:化用李商隱“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詩意,指朋友或親人相聚暢談的約定。
越中:指今浙江紹興一帶,上虞屬古越地。
報政聲:指官員任上有政績的消息。
西岡:可能是詩人常去的地方。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知,詩人與兄長一生都在文學創作上相互陪伴,此次兄長六十歲前往上虞任職,詩人寫詩送別。當時可能社會環境相對穩定,詩人對兄長的仕途有所期待。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兄長,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以兄弟情誼為核心,既有回憶又有期望。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顯著地位,但展現了古人兄弟間深厚的情感和送別文化。
旅泊逢佳節,長宵作臥游。江間仍禁夜,月下且維舟。火樹違同賞,燈花逭獨愁。明年知此夕,何客共登樓。
簾雨風斜不上鉤,欄干吹濕怕人愁。雷聲驅雨東山去,留下斜陽恰半樓。
行行重行行,行行度庾嶺。是為人鬼關,平地戒深阱。使君有感通,白猿出相迎。感通亦何為,不遷乃有定。
地近荊州見木奴,青黃照眼兩三株。百錢買得霜前顆,味帶儒酸似老夫。
當初相見。君恨相逢晚。一曲秦箏彈未遍。無奈昭陽人怨。便教恩淺情疏。隔花空望金輿。春晚不拈紅粉,碧窗自錄仙書。
衡門返鎖動經旬,誰識西曹草奏臣。散地一辭金馬詔,文園容臥白云身。江山次第勞詮品,鵬鴳逍遙任性真。莫笑玄成無所用,侯芭歲晚得相親。
若不重陽貰一壺,那能了此菊花逋。竹梢墨色潮如此,試看明朝有雨無。
出郭初聞縣閣鐘,西林東日破朦朧。我于寺主元無約,詩與禪家各有宗。三伏炎蒸須謝客,四朝衰懶合明農。相逢若問來何早,欲向風前聽古松。
昨夜扁舟雨一蓑,滿江風浪夜如何。今朝試捲孤篷看,依舊青山綠樹多。郁郁層巒夾岸青,春山綠水去無聲。煙波一棹知何許,鶗鴂兩山相對鳴。
高隱湘湖曲,年過九十秋。天遺一老在,人以八朝留。白發中華物,黃云故國愁。仙成將令子,注籍向羅浮。
乾坤板蕩綱維裂,燕薊陰霾鼓聲歇。靈長不改舊河山,廟社幸懸新日月。累臣萬死有馀誅,遺恨千秋留哽咽。義士依墻欲控誰,書生灑淚渾如血。長組徒慚七尺軀,擊賊擬憑三寸舌。棄家北上走金陵,先度韶陽瞻節鉞。共傳客揖大將軍,幕府聞之皆嘆絕。將軍風槩古人同,疆場南北多殊烈。誓提義旅見君王,旋向西秦殲逆孽。麾下元多渾侍中,竹林況有邵康節。朅來我亦慕伊人,望之不見中懷結。愿因郵致訪高蹤,更與盱衡商俊杰。丈夫報國各努力,何問崇高與卑孑。江上維舟五日強,三復載馳增感切。悲歌投贈寫中丹,擊楫揚舲向天闕。
踏沙春路遲,柳倒卻如眉。因入竹間室,閑吟壁上詩。護花常換土,割水暫通池。延賞欲終日,滌煩茗苦時。
涼風起蘋末,送子過楓橋。落日聞征雁,空江生暮潮。星沈吳渚闊,云入楚山遙。歸去秋堪把,芙蓉葉未凋。
抖擻生衣兩袖塵,上山原是下山人。祗緣踏著來時路,聊復尋思去后因。老眼豈存三日見,孤心又得一回新。明朝更有樵西約,中道憑師辨主賓。
軟紅塵里度韶華,楊柳橋邊舊酒家。燕子不歸春漸老,東風開盡刺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