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天章寺
蘭亭負崇岡,修竹翳寒綠。
囂煩隔人境,爽氣森佛屋。
薄暮行役罷,言就上方宿。
是時秋崢嶸,西風響巖谷。
越蘭不可見,浩歌想余馥。
右軍恨何許,禊序空三復。
夜久百蟲絕,燈花媚幽獨。
蕭然四壁靜,一洗塵萬斛。
何當脫羈鞅,陰巖事卜筑。
聊復得此游,澹然心賞足。
蘭亭負崇岡,修竹翳寒綠。
囂煩隔人境,爽氣森佛屋。
薄暮行役罷,言就上方宿。
是時秋崢嶸,西風響巖谷。
越蘭不可見,浩歌想余馥。
右軍恨何許,禊序空三復。
夜久百蟲絕,燈花媚幽獨。
蕭然四壁靜,一洗塵萬斛。
何當脫羈鞅,陰巖事卜筑。
聊復得此游,澹然心賞足。
蘭亭背靠高岡,修長的竹子遮蔽著寒綠之色。喧囂煩惱隔絕在塵世之外,清爽之氣在佛屋中彌漫。傍晚結束了旅途勞役,來到寺廟里住宿。這時秋意正濃,西風在巖谷間呼嘯。越地蘭花已不見,放聲高歌還能想象它的余香。王羲之的遺憾不知有多少,《蘭亭集序》只能反復誦讀。夜深了百蟲聲息,燈花陪伴著孤獨的我。四周寂靜無聲,一下子洗凈了萬斛塵埃。何時能擺脫塵世羈絆,在山巖背陰處建房隱居。姑且有了這次游歷,淡泊的心境已得到滿足。
蘭亭:在浙江紹興西南,東晉永和九年王羲之等人曾在此修禊。
翳:遮蔽。
囂煩:喧囂煩惱。
上方:指佛寺。
崢嶸:形容秋意濃重。
越蘭:越地的蘭花。
右軍:指王羲之,他曾任右軍將軍。
禊序:即《蘭亭集序》。
羈鞅:比喻塵世的羈絆。
卜筑:擇地建屋。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可能是詩人在旅途勞頓后,夜宿天章寺,寺外清幽的環境與塵世的喧囂形成鮮明對比,引發了詩人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寧靜生活的追求和對塵世的超脫。其特點是景中含情,借景抒情,用典巧妙。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自然的感悟。
醉我一壺玉,了此十分秋。江濤還此,當日擊楫渡中流。問訊重陽煙雨,俯仰人間今古,此意渺滄洲。天地幾今夕,舉白與君浮。 舊黃花,新白發,笑重游。滿船明月猶在,何日大刀頭。誰跨揚州鶴去,已怨故山猿老,借箸欲前籌。莫倚闌干北,天際是神州。
知是誰家燕子。直恁惺松言語。深入繡簾來,無奈落花飛絮。春去。春去。且道干卿何事。
久賦恩情欲托身,已將心事再三陳。 泥蓮既沒移栽分,今日分離莫恨人。
朝陽動湖水,春色入名園。 邑人千萬戶,日日望朱幡。
盈枝紅欲滴,照水色更好。 朝暮幾回新,何用催秋老。
心休忘物我,道勝一軒靜。 隱幾度朝哺,可嗟人畏影。
遠分稂下美,移植使君園。 何人為修貢,佳味上雕盤。
凝霜壓寒蘆,白月鋪凈練。 誰起落梅聲,愁人淚如霰。
雨恨云愁,江南依舊稱佳麗。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 天際征鴻,遙認行如綴。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欄意。(欄 通:闌)
眾星羅列夜明深,巖點孤燈月未沉。 圓滿光華不磨瑩,掛在青天是我心。
兩株桃杏映籬斜,妝點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風容不得?和鶯吹折數枝花。
葦蓬疏薄漏斜陽,半日孤吟未過江。 唯有鷺鷥知我意,時時翹足對船窗。
眾星羅列夜明深, 巖點孤燈月未沉。 圓滿光華不磨鏡, 掛在青天是我心。
可貴天然物,獨一無伴侶。 覓他不可見,出入無門戶。 促之在方寸,延之一切處。 你若不信受,相逢不相遇。
獨坐常忽忽,情懷何悠悠。 山腰云縵縵,谷口風颼颼。 猿來樹裊裊,鳥入林啾啾。 時催鬢颯颯,歲盡老惆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