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廣漕曾郎中赴闕奏事
綠鬢懷中詔,清秋向上都。
圣圖方廣大,賢路不崎嶇。
會見除清切,寧須復轉輸。
公如任風憲,抨劾莫踟躕。
綠鬢懷中詔,清秋向上都。
圣圖方廣大,賢路不崎嶇。
會見除清切,寧須復轉輸。
公如任風憲,抨劾莫踟躕。
你帶著朝廷的詔令,正值清秋時節前往京城。當今圣上宏圖正待大展,賢才晉升之路平坦無阻。不久定能獲任清要之職,不必再負責轉運事務。您若擔任監察之職,彈劾時切勿遲疑。
綠鬢:指年輕有活力的人,這里指曾郎中。
詔:皇帝的命令或文告。
上都:京城。
圣圖:皇帝的規劃、謀略。
賢路:賢才仕進的途徑。
清切:指清要之職,接近皇帝、地位重要的官職。
轉輸:指轉運物資等事務。
風憲:指監察彈劾百官的官職。
抨劾:彈劾。
踟躕:遲疑不決。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知,當時朝廷可能處于積極發展階段,廣納賢才。曾郎中接到朝廷詔令前往京城奏事,詩人寫此詩送別并表達期望。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曾郎中赴京奏事,突出其賢才得用、仕途光明。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反映了當時送別詩表達期許的常見風格。
落月在深竹,送君朝出山。乘閑幸相及,得趣不同還。遠火雞聲外,殘霜鹿跡間。亦知非小草,惆悵損離顏。
去冬移芍藥,日日待花開。屈指到三月,傍闌看幾回。露花滋繭栗,春色滿池臺。不學魏家紫,兒孫無地栽。
大道如天且狹邪,薄人風景是天涯。月從故苑飛甍出,人被青門暮氣遮。一味世情涼入酒,半生心力付炊沙。勞勞久冷澄清志,各有飄零莫問家。頭白昆池話劫灰,尊前意態久摧頹。知難短景從容駐,且向長安掉臂來。沆瀣河山歸鳥翼,蹉跎人事到龍媒。他年或記折巾處,曾聽天街暮鼓回。
小圃回翔慣,飛云仰望勞。天隨雕翅轉,秋與雁行高。只覺蒼穹大,難為白首搔。一無摶控法,萬古逝滔滔。
獨對寒燈客夢孤,數聲征雁下平蕪。古今多少難言事,笑指梅花解語無。
最愛青松樹,盤盤偃勢奇。一擎張羽蓋,四面走虬枝。引手探巢鶴,低頭觸兔絲。尋常三尺里,赤日未曾知。
百花時節雨疏疏,未得還家訓阿符。??职最^虛歲月,且將黃卷理蟲魚。長吟慷慨思歸日,舊業蕭條戰伐馀。卻羨故人丁御史,題橋不愧馬相如。
臺殿東京倚絳霄,鑿河通道氣逾驕。天垂帳幕秋臨塞,月引笙簫夜度遼。汴柳竟移龍舸纜,蕪城空拍廣陵潮。吳公臺下雷塘路,點點山螢照寂寥。
日出扉初啟,風生席屢移。當窗交碧樹,隔戶響黃鸝。
雨如嘆氣時時落,雷似吞聲隱隱聽。人事自隨寒暑換,丹砂未就只勞形。
東南形勝大藩雄,襟帶江湖百粵通。紫氣虹光牛斗上,落霞秋水畫圖中。幾年凋弊憐諸郡,今日旬宣賴數公。送別因之重懷土,浦云山雨思無窮。
一年佳節屬端陽,小殿鉤簾日正長。絲竹喜同秦客醉,帆檣翻笑楚人狂。紅衣出水蓮初試,白雪登盤麥始嘗。見說南薰能解慍,還須大手為宣揚。
方持紫橐侍西清,忽領雄藩向暑行。誰謂風流貴公子,甘為辛苦一書生。詞源筆下三千牘,武庫胸中十萬兵。從此君王寬北顧,山南東道得長城。欲將盤錯試馀鋒,故擁旗麾訖外庸。南峴北津形勝地,前羊后杜昔賢蹤。不妨倒載同民樂,自有輕裘折虜沖。努力功名歸報國,莫思山月與林鐘。
四郊豐稔聽歌農,尊俎無勞為折沖。且向座中成落魄,肯將天下議中庸。滿衣柑霧香分饤,百甕梨云暖破封。華發醉來搔欲短,燈前披影看鬔松。
詩老囊空一不留,百番曾作百金收。知君也厭雕肝腎,分我江南數斛愁。君家家學陋相如,宜與諸儒論石渠。古紙無多更分我,自應給札奏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