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鐘山
南北兩石鐘,上下一水側。造物妙镕冶,蜚廉巧撞擊。
鏜鞳仍噌吰,歌鐘與無射。豐山吾焉知,蒲牢爾何力。
咨余久愿游,偶此事行役。時秋風颼颼,日暮水激激。
初如鈞天鳴,乍若金奏寂。入耳粹而清,洗心欣以懌。
怪奇有如此,游覽誰能測。發端示來今,注經人姓酈。
南北兩石鐘,上下一水側。造物妙镕冶,蜚廉巧撞擊。
鏜鞳仍噌吰,歌鐘與無射。豐山吾焉知,蒲牢爾何力。
咨余久愿游,偶此事行役。時秋風颼颼,日暮水激激。
初如鈞天鳴,乍若金奏寂。入耳粹而清,洗心欣以懌。
怪奇有如此,游覽誰能測。發端示來今,注經人姓酈。
南北兩座石鐘山,矗立在江水兩岸。大自然巧妙地熔鑄打造,風伯仿佛在精巧地撞擊。發出鏜鞳噌吰的聲響,如同歌鐘和無射之音。豐山的情況我哪里知曉,蒲牢你又有多大的神力。我長久以來就希望游覽,偶然因公務出行得以實現。當時秋風颼颼作響,日暮時分江水激蕩。起初聲音如鈞天廣樂般鳴響,忽然又像金石之奏停歇。傳入耳中純粹而清越,洗去內心的煩惱而欣喜。石鐘山如此怪奇,游覽的感受誰能測度。開篇展示給后人,注釋《水經》的人姓酈。
镕冶:鑄造,這里指大自然的創造。
蜚廉:傳說中的風神。
鏜鞳:鐘鼓聲。噌吰:鐘鼓的聲音。
歌鐘:古樂器。無射:古十二律之一。
豐山:山名。
蒲牢: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好鳴,常作鐘上的獸鈕。
鈞天:神話傳說中指天上的音樂。
金奏:指鐘、镈等金屬樂器演奏的音樂。
酈:指酈道元,北魏地理學家,著有《水經注》。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偶此事行役”可知,詩人是因公務出行偶然有機會游覽石鐘山,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可能是秋季,詩人在游覽過程中被石鐘山的奇景和聲響所震撼。
這首詩主旨在于描繪石鐘山的奇景和獨特聲響,突出其怪奇之處。其特點是寫景生動,語言富有表現力。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非常著名的詩篇,但為后人了解石鐘山的風貌和古人對其的感受提供了一定的資料。
歲兇瓶粟罄,屋破褚衣單。地寂鳥烏樂,天高鴻雁寒。墳前晚生桂,露下草摧蘭。只把存耕處,令人反覆看。
石上檀欒滿,霜根結幾深。芳辛嘉桂德,空洞老松心。未忍多為杖,時因罷鼓琴。含風娛暮節,一一籜龍吟。
慮涕擁心用,夜默發思機。幽閨溢涼吹,閑庭滿清暉。紫蘭花已歇,青梧葉方稀。江上凄海戾,漢曲驚朔霏。發斑悟壯晚,物謝知歲微。臨宵嗟獨對,撫賞怨情違。躊躇空明月,惆悵徒深帷。
松風萬壑引盤渦,聞唱《公無此渡河》。漢將西征遺壘在,至今啼血染滄波。
萬里賜環遼海外,鳳池依舊寵恩濃。共欣遭際承千載,又沐優閒謝九重。草草離觴對寒菊,迢迢歸棹逐秋鴻。臨岐重有傷心處,不見名家阮嗣宗。
逆境甘心不作難,南風終見北風還。昨宵篷底茶園夢,今日扁舟十八灘。
南寧萬里關山隔,地角天涯杳南北。勁雪顛風向幾何,昨日訃音報消息。窮眸空逐暮云凝,飛淚暗隨秋雨滴。嗚呼三歌兮歌轉傷,魂招不來到遼陽。
王母傳青鳥,秦娥控紫鸞。相期瑤島外,忽上綵云端。海水年來淺,桃花春去殘。未能逢玉舄,那得問金丹。
飛飛眉云,遙遙我思。我思伊何,隨眉云移。眉云萬里,可望不可攜。飛飛眉云,及此秋期。感此秋期,惕我遐私。遐私伊何,我心秉彝。我心秉彝,同心式可推。飛飛眉云,望望西馳。望云西馳,我心遲遲。眉云馳我心矣,梧鳳遺我好音矣。我心遲遲,圣學繄我,緝以熙矣。
天畔敞瑤臺,瓊花春不落。海鶴語千年,仙風滿城郭。
閉戶讀南華,人蹤幽徑絕。徙倚有所思,一片東山月。
勝流奚必遠,居然在親故。孝友出名家,之子饒遠度。托隱不違俗,御華時抑素。天意篤象賢,翱翔亙云路。物情漸麇集,巖穴安得固。
莫是修容出屋遲。雙輪飛過轉情絲。怪她車上未通詞。此后長游千日好,個中卻笑一生癡。熒熒燈火月圓時。
春水平于席,舟行若在虛。江晴舞獨鶴,沙靜拜群魚。柳橋樵客飯,蘆岸蛋民居。沿月過湘去,榜歌聞夜漁。
終南在吾目,秋色遠接應。誰招天外翠,來作窗中靚。娟娟初畫眉,盈盈獨臨鏡。云去物象空,月出心源瑩。我欲往從之,有客誇捷徑。洗耳復洗耳,松風入清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