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劉中遠侍郎 其三
沄沄綠水邊,丈室一蕭然。
顧陸留青箬,宗雷老白蓮。
研朱看點易,搖麈聽談玄。
忽忽風流盡,長懷晉宋前。
沄沄綠水邊,丈室一蕭然。
顧陸留青箬,宗雷老白蓮。
研朱看點易,搖麈聽談玄。
忽忽風流盡,長懷晉宋前。
在潺潺流動的綠水邊,那僧房顯得十分冷落。室內有顧愷之、陸探微風格的畫作,像宗炳、雷次宗一樣的人在白蓮旁老去。他曾研紅朱來批注《易經》,揮動拂塵談玄論道。轉眼間這般風流韻事都已消逝,讓人長久懷念晉宋以前的時光。
沄沄:水流涌動的樣子。
丈室:原指僧房,后泛指房間。
顧陸:指東晉畫家顧愷之與南朝宋畫家陸探微,這里借指類似風格的畫作。
青箬:可能指畫作相關物品或畫面內容。
宗雷:指南朝宋隱士宗炳與雷次宗,二人皆好佛。
白蓮:佛教象征,這里指與佛教相關的修行生活。
研朱:研磨紅朱。
點易:批注《易經》。
搖麈:揮動拂塵,魏晉人清談時常揮動拂塵。
談玄:談論玄學。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在劉中遠侍郎去世后,作者回憶其生前風雅的生活場景,結合晉宋時期文人雅士的生活風氣,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或許文化氛圍濃厚,人們崇尚魏晉風度,作者借此詩表達對逝者的追思和對那種文化氛圍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挽悼劉中遠侍郎,突出逝者風雅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以晉宋時期的文化為背景,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風格,在同類挽詩中體現了較高的文學價值,反映了當時文人對古代文化的尊崇。
自昔山川致云雨,我今壇筑為焚香。三回應禱皆如響,始驗吾儒道術長。連宵清雨洗炎光,六月渾如九月涼。擬向暇晨村郭外,西風高下看云黃。窘無財粟振民饑,仰扣天閽愧納詞。連月心胸成菀結,通宵一雨為醫治。好善如君似饑渴,春華下筆吐芳詞。莫言郡小無多事,協力從今請共治。
崇文門外,金魚池北,花兒市在中間。聞道花行客,居斯里、萬家婚好相聯。南來通草成山積,某家染、某色新鮮。某家有、聰明小女,裁須疊瓣如仙。遼金元朝無考,自遷都永樂,數到今年。細膩生涯,溫柔活計,飽曖不羨為官。眾香國里無榮辱,笑當日、剪采為歡。迎春近、青蓮千葉,布施古佛龕前。
固知臭味非相類,其奈縈纏不自由。
異術閑和合圣明,湖光浩氣共澄清。郭中云吐啼猿寺,山上花藏調角城。香起荷灣停棹飲,絲垂柳陌約鞭行。游人今日又明日,不覺鏡中新發生。
崱屴峰前萬木黃,白云滄海兩茫茫。千年伏虎留孤寺,一脈來龍認故鄉。飯鼓齋鐘醒客夢,松聲潭影繞禪房。登高眺望多佳趣,石刻挲摩到夕陽。
燕山杯酒暫相隨,楚岸扁舟遠并移。鄉土青春歸有伴,風塵滄海見無期。舊游每憶三江興,此去遙傳五岳詩。弟妹憐予各飄轉,天涯送汝不勝悲。
涉江訪焦山,焦山在目前。風伯有何意,而使不濟焉。不濟命乎而,遺予不盡思。如彼隱德者,緘藏極神機。草木與崖石,處處皆吾益。草以觀我生,石以礪予力。
將進酒,黃金杯,東風搖蕩春葳蕤。清宵對此燈燭輝,明月皎皎當中閨。將進酒,夜未央,日月逝矣嗟流光。年時感此雨雪狂,美景不及今晨良。將進酒,一再行,醉來爾汝俱忘形。交分藹若弟與兄,豈直傾蓋論平生。將進酒,伐木詩,倚歌而和心孔夷。我雖不飲強倒卮,永懷白首同襟期。將進酒,君莫辭。
葡萄惟漢地,孔雀不胡天。豈有羅敷潔,而求老上憐。明珠沉合浦,美玉葬雄田。不使金笳引,飛來角枕邊。丹井水泱泱,含君明月光。落花封玉屧,飛葉滿銀床。白璧還慈母,黃沙謝峭王。從來貞烈性,盡在紫鴛鴦。
五丁開鑿問何年,虛闊能容海外天。茶灶燒殘蘆荻火,竹筇穿破蘚苔煙。一竿秋月供吟詠,幾點沙鷗伴醉眠。多少紅塵飛不到,此身疑是島中仙。
瀲瀲滟滟水光浮,不見孤帆不見舟。斜陽欲落未落處,盡是離人今古愁。
天意雖多與愿從,更將雌道守吾雄。騏驎已脫斜飛路,雕鶚初摶直上風。
夢騎白鳳挾飛仙,下視齊州九點煙。賦就曉寒殘月里,覺來忘卻衍波箋。
倉皇書記孰堪親,草澤今來劉道民。白首參軍剛草檄,青衿報國竟捐身。十年落拓無知己,一死從容絕可人。引頸銜須猶罵賊,膠庠正氣未沉淪。獨從境外建旌旄,格斗連山血濺袍。張嵊一門都鬼錄,繆彤諸弟盡人豪。通夷助我軍猶壯,罵賊憐君氣不撓。何日歸元親舐舌,愁云望斷斗門高。草野何曾計立功,投鋤荷芟亦從戎;身經俎醢心彌赤,死別妻孥淚不紅。兩載亂離憂患里,一家縲紲戰爭中。傷心八口歸何日,鬼嘯狨啼恨未窮。
江城滕閣倚空寒,鶴勢鶱飛遠耐看。旁列西山青玉案,高擎南浦白銀盤。摩挲王記猶無恙,拂拭韓碑尚未刓。翻憶賞心亭下水,草洲埋沒貯愁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