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正殿學士蕭照鄰挽詞二首 其二
共政時雖少,同朝日最多。
聯鏕趨鶴禁,列饌祝雞窠。
平昔顏常好,歸來鬢未皤。
飛升尋乃祖,示病笑維摩。
共政時雖少,同朝日最多。
聯鏕趨鶴禁,列饌祝雞窠。
平昔顏常好,歸來鬢未皤。
飛升尋乃祖,示病笑維摩。
一起執政的時間雖然不多,但一同在朝堂的日子最多。曾并馬前往宮廷,在宮中享用美食。平日里氣色一直很好,歸來時鬢發也未變白。如今如飛升追隨先祖一般離世,像維摩詰示病一樣灑脫。
共政:共同執政。
聯鏕(lù):并馬而行。鏕,馬勒。
鶴禁:指宮廷。
列饌:陳列食物,這里指在宮廷中享用美食。
雞窠:可能是對宮廷某處的形象說法。
皤(pó):白色,這里指鬢發變白。
飛升:道家稱成仙升天,這里指離世。
示病:如維摩詰居士稱病,以方便說法度人,這里有灑脫面對生死之意。
維摩:即維摩詰,佛教菩薩名。
此詩是作者為資正殿學士蕭照鄰所寫的挽詞。蕭照鄰與作者曾一同在朝堂為官,作者回憶起與他共事的經歷,在其去世后寫下此詩以表悼念。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應是在蕭照鄰離世后不久。
這首挽詞主旨是悼念蕭照鄰,突出特點是通過回憶共事經歷和運用典故,表達出對逝者的懷念與豁達的生死態度。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當時挽詞創作的風格和情感表達。
南征忘苦辛,百萬出咸秦。
破竹看崩角,分茅掩沸唇。
箭穿無石虎,車載有金人。
遂使光天下,皆稱率土臣。
歲月飛騰不可回,
紅顏去盡老相催。
自憐皺面無光彩,
賴得春風為熨開。
吁嗟乎,慘別離,迢迢后會殊難期。
慈親相送淚如綆,哀兒萬里戍條支。
條支雖遠君恩近。君兒首路心勿悲。
諄諄母訓猶在耳,未得生還弟先死。
玉門東望白云重,隔斷音塵六千里。
回思車馬出城東,縞素征衣血淚紅。
獄吏催行怒如虎,誰為隱籍悲途窮。
嘉峪關前北風吼,驚沙撲面怪石走。
不辨東西天黑黃,雪壓征裘大于手。
相逢異地盡戎羌,毳帳連云客斷腸。
喁喁不解作何語,意似憐我來殊鄉。
縱橫虎爪留霜磧,疲馬蹣跚宿戈壁。
荒煙冷月四無人,鬼哭狐嗥動心魄。
滔滔歲月如驚波,淚痕漬透魯陽戈。
生死吞聲向前去,舉頭天外塞鴻過。
塞鴻過,不寄鄉書奈汝何。
疏雨過空山,
涼風吹路乾。
草深人跡亂,
春嫩馬蹄寒。
萬戶炊煙動,
一鞭云影殘。
逶迤東望處,
日色滿長安。
巨靈橫劈東南,青天一發蓬萊白。火云燒海,雄風吼霧,壯哉金闕。九面峰回,數帆湘轉,半江晴色。問祝融峰頂,潮陽去后,有幾個,文章伯。
蒼莽天西落日,度群鴉、亂峰飛越。神君七二,上封重九,靈光蕩擊。笑殺書生,壯游腰腳,健如飛鶻。欻一聲狂嘯,魚龍夢醒,破寒潭碧。
天凈秋無際,
峰尖日出圓。
人爭投市米,
鳥破下林煙。
紅葉高低路,
黃花大小田。
依稀村入畫,
坐臥十年前。
午夜崩騰玉馬飛,春前臘后未為遲。正憐灞上詩無繼,似與山陰客有期。搖蕩江花迷遠渚,埋藏海嶠失多歧。誰能作句催端水,清絕臺州別駕詩。
半刺風流雅好賢,幽尋同舉蔡經鞭。江梅滿樹為誰好,官柳著行還自妍。筆陣如君難索敵,詩鋒顧我敢爭先。一春剩喚忘憂子,要看長鯨吸百川。
新詩清如玉壺冰,一讀為破旅愁凝。正懷狂客賀秘監,忽見高人王右丞。坐忘仙去境尚在,廣文骨冷呼不應。其誰洗滌懷古恨,別乘博物如何曾。
四季咳病原難好。況兼咯血時相擾。就使可能醫。精神已不支。
人生終有死。大地同歸矣。何去復何來。人間又一回。
常應難產如初婦,也似無心云出岫。
覓句吟詩千萬人,誰知詩苦為詩瘦。
三千年里說詩豪,霜菊秋蟲韻格高。
自創人民新世紀,合尊雅頌薄風騷。
樓上英雄避說愁,江邊思婦漾離憂。
能工感慨都堪愛,未必江河萬古流。
破戒撚須不自休,回甘轉苦味悠悠。
當年小杜知三昧,千首詩輕萬戶侯。
自稱烈士受唐恩
寧死延陀不屈身
莫陋將軍本蕃種
中朝似此幾何人
生平趣向正無偏,
使典驅墳出自然。
遣興不分唐、宋格,
耽吟常見性靈篇。
嘔肝莫漫追長吉,
得手何須托惠連。
脫去浮詞醫盡俗,
紅塵關過始成仙。
楞伽山寺郁樓臺,湖水臨窗天鏡開。巖下疏松池上竹,清音日夕靜中來。
寂寂山阿借考槃,寒云飛盡暮鐘殘。五湖秋水千林月,一片禪心此并觀。
黃昏騎得下天龍,
巡遍茅山數十峰。
采芝卻到蓬萊上,
花里猶殘碧玉鐘。
齠齡窗下共寒燈,
眉面催藏似老僧。
得意紫霞堪作伴,
神馳五岳最崚嶒。
物色歸驕虜,蛾眉鎮獨顰。
遷延上馬地,決絕貫魚人。
觱篥風相切,琵琶語不真。
君王有飛將,妾是玉關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