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諫議挽詞二首 其二
疇昔英游后,推尊輩行先。
班聯容接武,坐立愧差肩。
我已無如老,公非不永年。
思賢仍感舊,衰涕兩潸然。
疇昔英游后,推尊輩行先。
班聯容接武,坐立愧差肩。
我已無如老,公非不永年。
思賢仍感舊,衰涕兩潸然。
往昔一起有過美好交游后,您在同輩中被大家推崇領先。在朝班列隊中我還能與您相隨,一同坐立我慚愧與您并肩。我已無奈地步入老年,您也并非沒有享過較長的歲月。思念賢才又感懷舊情,衰老的我涕淚潸然。
疇昔:往昔,從前。
英游:美好的交游。
輩行:輩分,同行的人。
班聯:朝班,官員上朝時按品級排列的行列。
接武:前后足跡相連接,指跟在后面行走。
差肩:肩挨肩,并肩。
永年:長壽。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推測是在劉諫議去世后,詩人回憶與他的過往交游,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詩人可能已步入老年,面對友人的離世,更增添了歲月流逝、人生無常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悼念劉諫議,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回憶與逝者的交往展現情誼。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重大影響,但體現了古代文人之間的友情和對生命的思考。
云黯三湘,哀沉七澤,蒼茫莫慰忠魂。先朝往事了無痕。水流碧,孤臣血,鞠躬盡瘁,無補乾坤。最可惜、徒拚一死,未報君恩。江聲嗚咽,沙沉折戟,荒冢空存。任騷人憑吊,惆悵黃昏。剩一片、寒煙衰草,千載下、凄絕江村。幸田父、歲時伏臘,奔走薦雞豚。
風云無限故鄉情,酒半登臺奏楚聲。富貴一般游子意,錦衣何似袞衣榮。
問兄忘懷否。昔曾言,千金難抵,兩情長久。錦瑟年華彈指逝,付與歌衫舞袖,休提起江南花柳。蕭索一身甘命薄,把詩書萬卷置腦后。留一雙,揮鋤手。十年舊事空回首。到眼前,才名似水,壯懷未就。汗血鹽車悲駿馬,古往今來俱有。唯淮海苦寒難受。羨君失路抽鞭早,雖清貧妻子常相守。應垂念,舊時友。
使君投筆走風塵,一戰黃金自繞身。今日漢陰煙色里,可無翻羨灌園人。
風定翠濤平,芳洲孤棹輕。僧鐘穿嶺響,漁笛隔江聲。云傍西巖宿,蟾登北嶼明。煙波遺世叟,心似石潭清。云去越山青,江空霽月明。鐘鳴峰頂寺,潮到石頭城。牛女中流現,魚龍半夜驚。停杯呼李白,吟詠倒瓶罌。
儉慈三十一年主,已不自知其至尊。時向道傍逢故老,但能垂淚不能言。
舂陵有佳氣,風雅代相持。曠躅傾三戶,鉉言貴一時。偉哉公后勁,能與昔同揆。崒嵂連嵾峙,汪洋瀉漢灘。倉皇逢世亂,談笑取官奇。錦制江城麗,斤揮鄂渚宜。李桃相競秀,桑梓愧言私。驥足方閑步,羊腸復履巘。調高嫌寡各,懷寶惜希知。逸致宗陶阮,高風接穎箕。筇飛丹岳迥,車縱白門馳。識以觀濤壯,情因望海移。盡韜文豹霧,孤引漸鴻儀。墨翰資游戲,煙云任蔽虧。朗懷澄皎皎,沖度益夔夔。每快聞聲蚤,翻憎握手遲。一朝披赤牘,千里挹青芝。裔續公安著,名齊洛下垂。有時凌白也,率意寫羲之。老作文章伯,狂呼造化兒。抽毫惟信腕,得酒不攢眉。自我逢袁粲,何殊遇子期。唱酬欣有托,摸索謾云誰。斗北行占聚,河東豈待吹。時花俱掃艷,古柏獨成詩。讀罷陳杯酌,歡陪暢夢思。清談依茂宰,列席近先師。咳唾生珠玉,敦龐肅鼎彝。不圖休晚沐,旋復吐新詞。從此耽深契,逢人說項斯。
既曰壽只,實在寧只。夙夜凊溫,庶其敬止。
東浙青山少,西湖白發新。漸多江海伴,更卜水云鄰。楊柳初籠雨,蒹葭欲剩春。不愁成汗漫,天地有閒身。
丹青得許近天真,日表龍姿肖所聞。功德兼隆古無幾,可憐不贖益都君。
江上新涼霽色開,綠云樹杪見樓臺。老漁未肯拋蓑笠,還恐輕雷送雨來。
壯年能解綬,拜命即辭榮。盛事歸橋梓,私心憶弟兄。傳符明主賜,樽酒故人情。別后長安道,應增鳴雁聲。
高城舒一望,明月下銀沙。草閣平臨野,溪流半繞槎。樹嚴秋尚茂,蘭靜晚宜花。不為尋真隱,誰能臥紫霞。
此時猶憶分梨,愰然十八年過矣。我方作客,汝今何事,只身來此。湖海人生,頻于送別,慣如戲耳。笑多情故我,無多淚點,短亭上,揮如水。回首故山何在,霎時間,便成千里。堂前老母,歸來代說,百般如意。辛苦平生,些些歡笑,暮年馀幾。莫斜陽時候,牛羊窮巷,把柴門倚。
花外東風作小寒,輕紅淡白滿闌干。春光不與人憐惜,留得清明伴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