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楊廷秀待制瑞香花
灞橋忍凍兩眉攢,漢殿含香別一般。
粉面固宜垂紫袖,錦裳何必著中禪。
禁庭侍史令同宿,宮帽花枝故自欒。
咀嚼新詩懷舊直,刺貪寧不愧何檀。
灞橋忍凍兩眉攢,漢殿含香別一般。
粉面固宜垂紫袖,錦裳何必著中禪。
禁庭侍史令同宿,宮帽花枝故自欒。
咀嚼新詩懷舊直,刺貪寧不愧何檀。
在灞橋忍受著寒冷,眉頭緊皺,這與在漢殿中含香的情景截然不同。那粉色的花朵本就適合搭配紫色的花萼,如同身著錦裳又何必再披上中禪之服。在宮廷中侍奉的史官一同住宿,宮帽上插著花枝自然地搖曳。品味著你新寫的詩,懷念著舊日的正直之士,諷刺貪婪之人,難道不應該自愧不如何檀嗎。
次韻:依照別人詩的韻腳和用韻的次序來寫詩。楊廷秀:即楊萬里,南宋著名詩人。瑞香花:一種花卉。灞橋:在今陜西西安,古人多于此送別,常與離別、寒冷等情境相關。攢:緊皺。漢殿含香:指在宮廷中任職。粉面:形容瑞香花的顏色。紫袖:可能指瑞香花的花萼。錦裳:也形容花。中禪:禪衣的一種。禁庭:宮廷。侍史:侍奉的史官。欒:通“鑾”,搖動的樣子。舊直:舊日的正直之士。刺貪:諷刺貪婪之人。何檀:具體所指待考,可能是一位正直敢言之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楊萬里是南宋著名詩人,在當時文壇有較高地位。作者依照楊萬里關于瑞香花的詩韻腳和次序寫詩,可能是二人在文學交流過程中的唱和之作。當時南宋社會政治局勢復雜,可能作者借詩表達對社會現象的看法。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瑞香花表達對友人詩作的回應,同時融入對社會現象的思考。其突出特點是善用對比和比喻,語言典雅有文化底蘊。在文學交流中體現了文人之間的唱和傳統。
已催四牡使騑歸,江漢旋歌命召詩。
借問儀庭集鸞鳳,何如當道臥熊羆。
柳迎士行成陰密,樓得元規發興奇。
少待邊亭永清晏,卻歸簪筆侍龍墀。
嘆命無知己,吾徒卻自寬。
艱難為客慣,幽僻置身安。
竟日霏微雨,空園浩蕩寒。
江山多勝境,到處得吟看。
蒼岸古木靄煙蘿,風俗猶聞晉永和。
綠樹碧簷相掩映,青鞋黃帽飽經過。
還緣世遇兵戈閙,頗覺閑消日月多。
盤礴幽窗覓詩處,月明天色白連河。
塔影掛清漢,分明雨后山。
云寒湖貼貼,錢樣菊斑斑。
有水園林活,無風溪樹閑。
臨流興不盡,復自竹中還。
煙雨凄迷主簿峰,傷心蕙帳十年空。
夢魂吳蜀千山隔,歸路湘江一水通。
莊舄相看均是客,虞卿何事獨嗟窮。
天涯邂逅誠多幸,許挈詩囊入社中。
出郭西湖近,貪看立又行。
園林青氣動,日夕白云生。
映竹犬初吠,緣溪鶴自鳴。
慇懃下天竺,泉石愜幽情。
老去慵仍甚,幽歡良自如。
性將時共背,身與世俱疎。
水色含群動,秋容淡夕虛。
愜心皆樂事,真作野人居。
晨炊出避寇,中夜尚傷弓。
赤地眠枯秸,青天入短蓬。
可憐窮白叟,所至聚黃童。
老耳雖多聵,時聞話相公。
江上有微徑,漁人四五家。
野船明細火,宿鴈起圓沙。
峽口聞猿夜,秋星見客槎。
徘徊幽興盡,更覺在天涯。
邐迤前岡壓后岡,
鳥鳴山館客思鄉。
孤村樹色昏殘雨,
滿耳蛙聲正夕陽。
對酒已成千里客,
懷人空結九回腸。
平生憂患諳償徧,
回避紅塵是所長。
玉歷標人瑞,膺門鶚獨先。
風雷開盛旦,嵩岳降真賢。
壁暗詩千首,官當歲九遷。
得知眉壽永,何但八千年。
午夢蠻花濕,吟看不忍休。
白翻蕎處雪,紅壓驛邊樓。
砌冷蟲喧座,江澄水浴秋。
看君有知己,鈴閣想遲留。
客子愁無柰,年來鬢已秋。
塵埃自袞袞,勛業轉悠悠。
島霧沉晴樹,山雞舞畫樓。
惠連有新作,一覽病應休。
遠笛招幽響,無人竹掃墀。
馬嘶游寺客,鴉護落巢兒。
日轉槐陰暮,天高秋氣悲。
還應重風景,時作一篇詩。
霞嶠詩人窟,夫君獨擅場。
太羹無厚味,嘉稷有真香。
投老安蓬戶,平生似草堂。
遙知道機熟,尊酒百憂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