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子中兄韻三首 其三
黃道初開日月新,容光應不間孤臣。
左螭立近焚香案,右掖名參視草人。
三圣深恩空刺骨,幾年歸夢已通神。
阿兄念我勤招憶,好為丹爐養汞銀。
黃道初開日月新,容光應不間孤臣。
左螭立近焚香案,右掖名參視草人。
三圣深恩空刺骨,幾年歸夢已通神。
阿兄念我勤招憶,好為丹爐養汞銀。
新的時代剛剛開啟,就像黃道初開,日月煥然一新,這新的氣象應該不會遺漏我這個孤獨之臣。我仿佛看到自己在左螭旁靠近焚香案的位置,在右掖與那些起草詔書的人一同列名。三位圣君的深厚恩情讓我銘記刻骨,多年來歸鄉的夢想已如通神般強烈。兄長惦記我,殷勤地招我憶舊,我也該好好為丹爐調養汞銀,修身養性。
黃道:古人認為太陽繞地球運行的軌道,這里可象征新的時代、新的局面。
容光:指包容照臨,引申為新的氣象惠及。
左螭:唐宋時門下省起居郎的別稱,因在左掖(門下省),且其官署前有螭首(一種神獸),故稱。
右掖:唐時指中書省,為朝廷重要官署,參預機要,負責起草詔令。視草人:指為皇帝起草詔書的官員。
三圣:可能指三位有重要影響力的君主。
汞銀:在道教煉丹術中,汞和銀是常用的原料,這里可象征修身養性。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黃道初開日月新”推測,可能創作于新君登基或政治局面有重大變革之時。詩人可能處于一種期待新機遇,又有思鄉之情的心境下,兄長的招憶更觸動了他的情思。
這首詩主旨圍繞新朝氣象、個人境遇和情感展開。特點是將政治期待、思鄉之情和修身之念融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廣為人知的名篇,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在政治變革時期的心態。
清影新詩二妙并,弓良更遇國工檠。自慚癡鈍無佳思,擊缶難參擊玉清。
昔奉山陵使,曾同虞殯吟。鰲翻滄海變,龍去鼎湖深。紫極瞻云地,清霄望月心。蒼蒼松柏里,懷往益沾襟。
竹樹參差合,川原遠近分。幡幡晴后見,鐘磬夜中聞。野碓閒春水,春橋冷度云。庭空游客散,鳴鳥自呼群。
欲叩禪關未有詩,滿山空翠濕人衣。竹間倚杖到西日,試問白云歸未歸。
雨花臺畔草茸茸,到處清妍到處濃。詩料攜將云滿袖,談資貯得錦為胸。人貪攬勝難言別,月好逢秋不厭重。明日偏宜江上去,推窗兩岸看芙蓉。
多年別作一番風,誰料聲名達帝聰。自有時人求富貴,莫將富貴污蘇公。
本是青云物,依亭也是幽。鼓琴思魏野,相鶴記浮丘。三疊俄成舞,千齡或可留。永懷曾聽處,私月故山秋。
每羨向平婚嫁了,恣游五岳可曾回。也應未斷塵緣在,依舊挑包入浙來。
惆悵春殘盡日中,新詞欲寫倦柔風。珠璣不逐猩毫落,意匠悠悠鑄未工。
香山中斷路逶迤,秋色偏于客興宜。紅樹烏犍歸別隴,敗萍花鴨點清池。鏡中老壯誰相約,林下忙閒我自持。村巷莫驚連夜發,幾人雞黍是真期。
天風蕭蕭吹布袍,上山下山忘我勞。江聲忽隨小橋轉,秋色不讓南山高。荒山?米水為碓,懸崖取果人如猱。茅檐老翁迎客笑,畏途跋涉多賢豪。
晝闌萬騎忽東行,鼠伏荒村命羽輕。隔壁但聞風雨過,人人顧影賀更生。
萬緣合處本無心,明暗相形亦漫成。光影都亡復何物,更須試問老師兄。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燕于飛,頡之頏之。之子于歸,遠于將之。瞻望弗及,佇立以泣。燕燕于飛,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遠送于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仲氏任只,其心塞淵。終溫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孺子南州彥,詞華早擅場。共憐廷尉府,秪益簿書忙。寶縼愁鸚鵡,鹽車困骕骦。何時一艇去,與爾泛滄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