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忠烈公居洛有丙午同甲會詩今執政府凡三位樞密使王季海參政錢師魏先在焉前歲夏某忝參預連墻而居適然齊年時號丙午坊次文公韻簡公
文公八十會伊川,盛事于今又百年。
豈意蒼顏華發叟,亦陪黃閣紫樞仙。
府居末至容連棟,班路前瞻愧比肩。
丁丙連干支合德,君臣慶會豈虛傳。
文公八十會伊川,盛事于今又百年。
豈意蒼顏華發叟,亦陪黃閣紫樞仙。
府居末至容連棟,班路前瞻愧比肩。
丁丙連干支合德,君臣慶會豈虛傳。
當年文忠公八十歲時在伊川舉辦同甲會,這等盛事到如今又過了百年。沒想到我這容顏蒼老、頭發花白的老頭,也能陪侍在宰相和樞密使這樣的賢才身邊。我在府中的居所最后才確定,得以和諸位連棟而居;在朝班的行列里,我前瞻諸位,慚愧能與大家并肩。天干的丁和丙相連,象征著君臣同德,君臣的美好聚會可不是虛妄傳說。
文忠烈公:具體所指需結合更多背景信息,可能是謚號為“文忠烈”的一位官員。
丙午同甲會:指同一年出生的人相聚的聚會。
伊川:地名。
黃閣紫樞:黃閣指宰相官署,紫樞指樞密使官署,這里代指宰相和樞密使。
班路:指官員上朝的行列。
丁丙連干:天干中丁和丙相連。
此詩創作背景應是當時執政府三位官員(王季海、錢師魏等)與詩人同屬丙午年出生,他們連墻而居、齊年相聚,類似當年文忠公的丙午同甲會,詩人有感而發,依文公的韻腳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當下類似文忠公同甲會的盛事,突出君臣相聚的和諧。其特點在于借古喻今,語言莊重。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反映了當時官員間的社交文化和唱和風氣。
驚蟄候,吹到十三風。舊院歌辭紈扇冷,去年門巷美人紅。春在鳥聲中。
風吹城頭秋草黃,仰見鳴雁初南翔。秋草風吹春復綠,南雁北飛聲肅肅。城下臺邊桃李蹊,憶初披荒手植之。雪消冰解草木動,因記鴻雁將歸時。爾來十載空遺跡,飛雁年年自南北。臺傾馀址草荒涼,樹老無花春寂歷。東州太守詩尤美,組織文章爛如綺。長篇大句琢方石,一日都城傳百紙。我思古人無不然,慷慨功名垂百年。沉碑身后念陵谷,把酒泣下悲山川。一時留賞雖邂逅,后世傳之因不朽。
春色著人多少,溪頭桃杏舒紅。杖藜相與過橋東。往事舊歡如夢。花底醉眠芳草,柳邊嘶入驕驄。如今憔悴坐詩窮。莫問醯雞舞甕。
石磴高盤處,青楓引物華。聞聲知樹密,見景絕紛嘩。綠嶼臨窗牖,晴云趁綺霞。忘言清靜意,頻望群生嘉。
相辭去,居處異吾廬。竹壁透風燈瑣碎,瓊窗帶露月模糊。花木望中無。
客散平山堂上后,孰如子駿在揚州。解傳鮑照舊辭賦,輸盡蕪城千古愁。
何處難忘酒,年光似擲梭。清明憐已過,春色苦無多。席上紅牙板,花前皓齒歌。此時無一盞,爭奈牡丹何。何處難忘酒,初秋暑尚存。雙星渡銀漢,微月照黃昏。瓜果排中閤,笙歌拂小軒。此時無一盞,何以待天孫。何處難忘酒,遙登庾亮樓。歌聲通上界,笑語在瀛洲。玉宇晴無際,冰輪夜不收。此時無一盞,何以玩中秋。何處難忘酒,重陽戲馬臺。菰蒲隨水落,橘柚待霜催。蟋蟀吟將老,茱萸插幾回。此時無一盞,黃菊向誰開。何處難忘酒,寒窗一局棋。新篘開竹葉,老樹發梅枝。撥火煨霜芋,圍爐詠雪詩。此時無一盞,虛度小春時。何處難忘酒,深冬掩鳳幃。管弦清曉發,獵騎夜深歸。羊角旋風起,鵝毛大雪飛。此時無一盞,辜負黑貂衣。
春日臨門快一登,桃花新水浪紋興。自緣容接過元禮,豈有才華似茂陵。錦繡江山侯作主,林泉麋鹿我為朋。飲醇一滴心堪醉,何況兵廚酒似澠。勝地濫陪冠蓋客,方舟同泛水云鄉。西山雨霽巖巒秀,南渚風回蘭桂香。片石崔巍題雁塔,長橋縹緲鎖魚梁。他年回首舊游處,兩岸棠陰逗夕陽。
杖笠相尋竹徑斜,客來猶似入煙霞。溪曾西府沿江宅,墅豈東山學謝家。大隱自堪論世外,舊游何必問天涯。尊前記取人為日,開到官梅幾樹花。
疏影入空床,此時秋氣涼。白云松際雪,明月石邊霜。蘆荻暗潮滿,梧桐晚色黃。遠聲聽欲近,柔櫓過寒塘。
那得空山月半輪,天將絕境驗詩人。古今來往知多少,底事流傳略未聞。
孤塔巍然矗半空,登臨一覽盡西東。綿飛蘆白寒難禦,錦染楓丹日尚烘。天暮云生將釀雪,江深潮退不因風。離鄉千里身偏健,可奈匆匆歲又終。游山已倦夕陽斜,喚渡□須興尚賒。一葉扁舟聊拍槳,三間矮屋試烹茶。欲酬茗價囊如洗,歸認沙堤路不差。猶憶故鄉風景好,五峰相對是吾家。
追憶兒時事。在書窗、同心硯席,十三年紀。讀瘦紅釭蓮漏澀,月墜涼煙似水。只馀得、而今憔悴。潦草詩詞終是累,總無端、歷盡悲和喜。歌芍藥,將離矣。殘香支夢縈愁細。話連宵、雖然小別,也多離味。飛羽年華須自惜,莫把光陰輕棄。更一語、叮嚀須記。親為春風頻失意,博庭歡、望爾成名慰。止不住,盈盈淚。
朝驂黃鶴上瀛洲,無數仙靈相酢酬。九轉成丹無火氣,三緘在口是清修。朝從葉縣飛雙舄,睡倒華山合兩眸。笑我未諳兜率例,綠章猶抱杞人憂。
為厭緇塵污縞衣,閒身甘共水相依。塵間那得清泠水,何似瑤池飲夕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