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
東出盧龍塞,浩然客思孤。
亭堠列萬里,漢兵猶備胡。
邊塵漲北溟,虜騎正南驅。
轉斗豈長策,和親非遠圖。
惟昔李將軍,按節出皇都。
總戎掃大漠,一戰擒單于。
常懷感激心,愿效縱橫謨。
倚劍欲誰語,關河空郁紆。
東出盧龍塞,浩然客思孤。
亭堠列萬里,漢兵猶備胡。
邊塵漲北溟,虜騎正南驅。
轉斗豈長策,和親非遠圖。
惟昔李將軍,按節出皇都。
總戎掃大漠,一戰擒單于。
常懷感激心,愿效縱橫謨。
倚劍欲誰語,關河空郁紆。
向東走出盧龍塞,滿懷壯志卻客思孤獨。一路上亭堠排列萬里,漢朝軍隊仍在防備匈奴。邊境的塵土彌漫北海,敵虜的騎兵正向南驅馳。輾轉戰斗并非長久之計,和親也不是長遠謀略。遙想當年的李將軍,持節走出皇都。統領軍隊橫掃大漠,一戰就擒獲了單于。我常懷著感激之心,愿獻出縱橫的謀略。倚著寶劍卻不知和誰訴說,山河空自曲折縈回。
盧龍塞:古地名,在今河北喜峰口一帶,為古代軍事要地。
亭堠:瞭望敵情的土堡。
北溟:北海,這里泛指北方邊境。
轉斗:輾轉戰斗。
和親:指中原王朝與少數民族首領之間的政治聯姻。
李將軍:指西漢名將李廣。
按節:手持符節。
總戎:統領軍隊。
單于:匈奴首領的稱號。
縱橫謨:指宏大的謀略。
郁紆:曲折縈回。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唐朝邊塞戰事頻繁時期。當時邊疆時常受到少數民族侵擾,朝廷在御敵策略上存在爭議,詩人可能親臨邊塞,目睹了邊塞的緊張局勢和士兵的艱辛,從而創作此詩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抱負。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邊塞防御的思考和渴望建功的心情。其特點是將現實與歷史結合,情感深沉。在文學史上反映了唐代邊塞詩關心現實、渴望報國的精神。
旅寓在江郊,秋風正寂寥。
紫泥虛寵獎,白發已漁樵。
事往凄涼在,時危志氣銷。
若為將朽質,猶擬杖于朝。
跡暗心多感,神疲夢不游。
驚舟同厭夜,獨樹對悲秋。
晚角和人戰,殘星入漢流。
門前早行子,敲鐙唱離憂。
幾行歸去盡,片影獨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獨下遲。
渚云低暗度,關月冷遙隨。
未必逢矰繳,孤飛自可疑。
征途安敢更遷延,冒入重圍勢使然。
眾果卻應存苦李,五缾惟恐竭甘泉。
多端莫撼三珠樹,密策尋遺七寶鞭。
黃篾舫中梅雨里,野人無事日高眠。
流落常嗟勝會稀,故人相遇菊花時。
鳳笙龍笛數巡酒,紅樹碧山無限詩。
塵土十分歸舉子,乾坤大半屬偷兒。
長楊羽獵須留本,開濟重為闕下期。
萬古離懷憎物色,幾生愁緒溺風光。
廢城沃土肥春草,野渡空船蕩夕陽。
倚道向人多脈脈,為情因酒易倀倀。
宦途棄擲須甘分,回避紅塵是所長。
誰家朱閣道邊開,竹拂欄干滿壁苔。
野水不知何處去,游人卻是等閑來。
南山氣聳分紅樹,北闕風高隔紫苔。
可惜登臨好光景,五門須聽鼓聲回。
哀猨聽未休,禪景夜方幽。
暫得同僧靜,那能免客愁。
影搖云外樹,聲褭月中秋。
曾向巴江宿,當時淚亦流。
建元看別上元燈,處處回廊鬬火層。
珠玉亂拋高殿佛,綺羅深拜遠山僧。
臨風走筆思呈惠,到曉行禪合伴能。
無限喧闐留不得,月華西下露華凝。
千千鐵騎擁塵紅,去去平吞萬里空。
宛轉龍蟠金劍雪,連錢豹躩繡旗風。
行收部落歸天闕,旋進封疆入帝聰。
只有河源與遼海,如今全屬指麾中。
贊善賢相后,家藏名畫多。
留心于繪素,得事在煙波。
屬興同吟詠,成功更琢磨。
愛予風雪句,幽絕寫漁蓑。
絕壁相欹是洞門,昔人從此入仙源。
數株花下逢珠翠,半曲歌中老子孫。
別后自疑園吏夢,歸來誰信釣翁言。
山前空有無情水,猶遶當時碧樹村。
都官雖未是名郎,踐歷曾聞薛許昌。
復有李公陪雅躅,豈宜鄭子忝余光。
榮為后進趨蘭署,喜拂前題在粉墻。
他日節旄如可繼,不嫌曹冷在中行。
東南路盡吳江畔,正是窮愁暮雨天。
鷗鷺不嫌斜兩岸,波濤欺得逆風船。
偶逢島寺停帆看,深羨漁翁下釣眠。
今古若論英達筭,鴟夷高興固無邊。
所惜絕吟聲,不悲君不榮。
李端終薄宦,賈島得高名。
旅葬新墳小,遺孤遠俗輕。
猶疑隨計晚,昨夜草蟲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