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四日江西美約周愚卿兄弟及許景陽相過共觀鶴雛羽毛褐色因飲食雙投新酒擘閩中新荔放白蓮池上遂成勝賞明日西美有詩走筆奉和
起來汗浹似翻漿,客帶清風變早涼。
鶴子曳衣猶淺褐,鵝兒對酒已深黃。
白蓮近揖三千女,丹荔遐招十八娘。
但把槐忙付年少,不妨老伴燕林塘。
起來汗浹似翻漿,客帶清風變早涼。
鶴子曳衣猶淺褐,鵝兒對酒已深黃。
白蓮近揖三千女,丹荔遐招十八娘。
但把槐忙付年少,不妨老伴燕林塘。
早上起來汗流浹背像翻漿一樣,客人帶來清風讓早晨變得涼爽。鶴雛拖著淺褐色的羽毛,美酒色澤深黃如鵝兒一般。白蓮仿佛近旁作揖的三千仙女,遠處的荔枝好似在招呼著十八娘。把繁忙的俗事交給年輕人,不妨和老朋友們在林塘間安閑聚會。
浹:濕透。翻漿:形容汗流得很多。
鶴子:鶴雛,幼鶴。曳衣:拖著羽毛,形容鶴雛羽毛的樣子。
鵝兒:形容酒的顏色,指酒色如小鵝絨毛般淡黃。
三千女:形容白蓮數量多,像眾多仙女。
十八娘:荔枝名,相傳為閩王王氏女,性好啖此,因而得名。
槐忙:指塵世的繁忙事務。槐,指槐廳,是古代官吏會集的地方,代指官場、塵世。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內容可知是在七月十四日,詩人與周愚卿兄弟、許景陽等友人相聚,觀鶴雛、飲新酒、賞白蓮、嘗荔枝后所作。當時詩人可能處于一種擺脫繁忙俗務,享受閑適生活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與友人相聚的勝景和閑適心情。其特點是意象豐富、語言清新。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閑適生活的追求。
微之曾謫會稽居,州宅詩聯畫不如。繞閣煙嵐新雨后,滿山樓閣上燈初。
燕剪修花字,荷香染水箋。人間多是好姻緣。我有心溪流過可撐船。潤雨敲漣漪,柔風曳碧蓮。還驚還喜兩重天。能否一心一脈寄人前?
肝膽平生問幾投,夫君高誼故無儔。堪憐紫閣同歸日,竟混青門大隱流。身世風塵雙短劍,行藏江海一虛舟。時清鳳鳥嗟羅罻,白發商歌起遠愁。
閒汀多種柳,窈窕入溪潯。東風花落盡,滿地是春陰。
故侶湖南不肯歸,水洲貪看野鳧飛。竹房辜負綠蕉肥。壚冷博山清話隔,簟開湘水倦眠稀。信音莫待寄秋衣。
洪爐鈞鼓鑄,滄海混華夷。離正春長燠,波平碧映曦。風花嫣瑞靄,魚鳥恣晴熙。為訪蛟人室,明珠或見遺。
自笑膠膠擾擾身,十年匹馬走紅塵。何時雪滿平生屐,太華峰前約故人。
蟾溪溪頭春水生,故人卜筑茅堂清。開門雨過芳樹綠,對酒風來幽鳥鳴。我纏薄宦去鄉國,君亦久客留天京。未知何日遂歸計,重結漁郎鷗鷺盟。
元冬曜白日,曠野吹大風。旅行齊楚交,密與豐沛通。磊磈半畝丘,乃有高皇宮。堂堂赤帝子,儀像居當中。天運茍不極,未肯生英雄。一時風云會,百輩皆王公。野人守敦樸,香火祈年豐。那知千載上,行天乘六龍。丈夫事真主,圣人優百工。感嘆復感嘆,豈必非遭逢。
歇駕止行警,回輿暫游識。清道巡丘壑,緩步肆登陟。雁行上差池,羊腸轉相逼。歷覽窮天步,矖矚盡地域。南城連地險,北顧臨水側。深潭下無底,高岸長不測。舊嶼石若構,新洲花如織。
靜院鶯啼竹,幽闌蝶在花。登臨轉惆悵,斜日兩三家。
浮丘仙袂風中挹,子晉吹笙月下聞。翠蓋霓裳君過我,尻輿神馬我從君。人生塵土不可耐,天上高寒定自嘉。但約麻姑擘麟脯,莫尋句漏問丹砂。
子夜聽風雨,雞晨看綠絳。花開兩岸對妖嬈。誰弄琴箏還做相如調?慢品流云味,香心醉幾朝。踟躕登上小河橋。羞見阿郎遮就一芭蕉。
誰兼富壽與多男,最是君家樂且耽。百歲光陰甫強半,一樓花萼漸成三。岡陵頌溢安仁賦,龍鳳名高浚仲談。不盡犀錢娛燕喜,桂叢偏近菊花潭。
海邦氣候異中州,襆被來時八月秋。滿枕松聲眠月露,夜深仍與被為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