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族弟子西赴省
吾家詞伯達齋翁,阿季文名有父風。
筆陣千軍能獨掃,馬群萬古洗來空。
嗟予還笏歸林下,看子乘船入月中。
淡墨榜頭先快睹,泥金帖子不須封。
吾家詞伯達齋翁,阿季文名有父風。
筆陣千軍能獨掃,馬群萬古洗來空。
嗟予還笏歸林下,看子乘船入月中。
淡墨榜頭先快睹,泥金帖子不須封。
我們家族的詞壇大家達齋翁,他小兒子文名也有父親的風范。揮筆如指揮千軍,能獨自橫掃文場,就像良馬洗盡馬群萬古塵埃。嘆息我已辭官歸隱山林,看著你乘船如進入月中般去赴考。我定要先在發榜時一睹你上榜的喜訊,那報喜的泥金帖子都不必封緘。
詞伯:稱譽擅長文詞的大家。達齋翁:作者家族中擅長文詞之人。
阿季:排行最小的兒子。
筆陣:指文章的氣勢如同作戰的陣勢。
還笏:指辭官。笏,古代大臣上朝拿著的手板。
淡墨榜:唐宋時公布進士的榜。
泥金帖子:用金屑涂飾的箋帖,多為報喜所用。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知,當時族弟要去參加科舉考試,詩人已辭官歸隱。在古代,科舉是文人重要的晉升途徑,詩人對族弟寄予厚望,便寫下此詩送別并表達祝福。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族弟赴考并表達祝福。突出特點是善用比喻展現族弟才華,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體現了古代家族對科舉的重視和親友間的美好期許。
斷階露草濕鳴蛩,桐樹涼生落葉中。月上小樓人未睡,曲欄敲遍倚西風。
布帆無恙出云間,泖色峰陰相對閒。任使子猷歸興發,那能不訪大何山。
觀光才北上,跨鶴又東歸。到處留丹?,逢人說息機。星冠籠紺發,霞佩映晴暉。明到蓬萊境,應知過客稀。
幾行歸去盡,片影獨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獨下遲。渚云低暗度,關月冷遙隨。未必逢矰繳,孤飛自可疑。
小樓黃葉雨聲寒,泣母孤兒淚不乾。記得閫儀三伯字,細磨貞石共謄刊。
瑤笙吹罷。月滿仙臺下。歌扇半欹羞澹冶。一點芳塵不惹。臨溪更洗殘妝。低回玉洞舂光。換卻當時脂臉,從教惱殺劉郎。綠房深窈。疏雨黃昏悄。門掩東風春又老。琪樹生香縹緲。一枝晴雪初乾。幾回惆悵東闌。料得和云入夢,翠衾夜夜生寒。
弄云微月淡回廊,十室連甍占上方。誰道各無容足地,夜談猶欲致時康。
七十光陰似箭忙。夜消其半可悲傷。那堪日日頓無常。更想上床鞋履別,尋思戀個甚郎娘。不如物外做風狂。
地老天荒后,人間百態更。亦知難許國,未肯遽忘情。神女云端下,微波襪底生。飄然忽輕舉,遺佩不留名。
群飛凡羽見孤凰,胸臆皆成五色章。奕世公侯存故國,先朝相業踵遺芳。銀箏自度新調曲,金鴨時焚舊賜香。慚愧相逢即相別,江東云樹寸心長。
桂玉關心坐寂寥,不堪風雨助蕭條。人情瞥眼云煙變,俗事叢身歲月消。袞袞魚龍混滄海,紛紛鴻鵠上丹霄。蘇秦行橐黃金盡,夢里神州去路遙。
滿目蒿萊三徑荒,秋蛩吟處舊升堂。黨人不死傾葵藿,一飯君恩不可忘。
初向南山見月圓,笑談相對欲忘眠。他鄉每歲思千里,好友今宵共一筵。人影漸分山寺側,蛩聲多近石梁邊。眼前又作朝天計,同步沙頭在幾年。
淮縣當年逼塞垣,乃翁采棒此懸門。馀威尚可消奸猾,故老應思識子孫。幾歲荒邱埋月冷,九秋丹旐逆風翻。訪求合有遺文在,歸與鄉閭共討論。
玉臂雙楦據綺鞍,渾身俊氣要人看。若知稼穡艱難事,肯把黃金鑄彈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