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丁家洲避風行小港出荻港大江三首 其二
荻籬蕭灑織來新,茅屋橫斜畫不真。
干地種禾那用水,濕蘆經火自成薪。
島居莫笑三百里,菜把活它千萬人。
白浪打天風動地,何曾驚著一微塵。
荻籬蕭灑織來新,茅屋橫斜畫不真。
干地種禾那用水,濕蘆經火自成薪。
島居莫笑三百里,菜把活它千萬人。
白浪打天風動地,何曾驚著一微塵。
用荻草編成的籬笆瀟灑又嶄新,茅屋橫七豎八,就算是畫也難以畫出它的神韻。干燥的土地種禾苗哪需要水,濕潤的蘆葦經過火燒就能變成柴薪。不要嘲笑這島上三百里的居住之地,一把把蔬菜養活了千萬人。白浪拍打著天空,狂風震動大地,卻絲毫驚不起一點微塵。
荻籬:用荻草編成的籬笆。
橫斜:形容茅屋分布雜亂的樣子。
干地種禾:指在較為干燥的土地上種植禾苗。
濕蘆:濕潤的蘆葦。
島居:在島上居住。
菜把:一把把蔬菜。
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避風行船途中。當時詩人在小港、大江間輾轉,看到了海島居民獨特的生活場景,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海島居民的生活智慧和堅韌精神。其特點是語言平實卻意境深遠。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非廣為人知,但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和獨特感悟。
一輪斜閃,看寶奩開處,光涵秋水。鳳暗鸞昏難細繪,隱約芙蓉窗背。
曉隔蝦須,淡描螺黛,往日新妝事。玉臺塵滿,惜春人懶梳洗。
遐想倚翠偎紅,同心密約,今后須牢記。惟有團欒天上月,相對可稱知己。
好夢重圓,三更夢里,得許分明未。菱花休照,怕儂添了憔悴。
青山如舊笑顏開,乍見翻疑入夢來。
差喜門閭仍好在,居然須鬢未全衰。
親朋迓我爭相訊,兒女誰家半費猜。
從此塵襟收拾起,閒居詞賦趁心裁。
棟宇代巢穴,其來自三皇。
跡生固為累,經始增百王。
瑤臺既滅夏,瓊室復隕湯。
覆車世不悟,秦氏興阿房。
繼踵迷反正,漢家崇建章。
力役弊萬人,瑰奇殫八方。
徇志仍未極,促齡已云亡。
侈靡竟何在,荊榛生廟堂。
登山臨水意何窮,度索臨橦徑復通。絕磴煙炊茅屋里,曉舂人語石崖中。聽歌漸覺郵亭近,問俗翻疑邑里同。歸去正當春欲暮,清溪一路木棉紅。
遠投何地得幽棲,仆馬踟躇日欲西。榆莢煙深連瘴嶺,桄榔風起暗蠻溪。夢從游歷疑曾到,詩憶經行卻寄題。最是客魂凄斷處,黃茅疏雨杜鵑啼。
萬里橋南我舊游,琳宮梵宇足清幽。
寒鴉幾點道旁樹,清磬一聲江上樓。
訪古先從碑碣認,醉歸偶為管弦留。
惟余一事慚佳節,七度都逢毷氉秋。
天生我材必有用,
神仙富貴兩相違。
千秋一點杜陵火,
付與江南女布衣。
江村好,柳眼乍舒青。
水漲紅橋浮嫩鴨,陰濃綠樹聽啼鶯。
游賞及時新。
夷門子弟逞豪華,
不忿西京谷雨花。
走馬城東玉仙醉,
著身海角敢咨嗟。
翰墨有先達,知己僅三數。
省齋憐其貧,晦庵過其譽。
懷哉介庵老,先我騎鯨去。
公如幸教之,豈嘆歲不與。
占盡人間麗與華,
白頭判得醉流霞。
誰將法錦翻新樣,
紅綠裝成遍地花。
鼓篋膠庠日,公方屬外艱。
摳衣天不遇,攻玉理應難。
問我好何學,逢人察所安。
由今無拂士,孤陋入心酸。
春草沅江萬里程,十年旌節下神京。
韜鈐自握軒轅陣,鼓角重開驃騎營。
魯國諸生曾避席,漢家飛將久知名。
燈前把酒猶相問,不信封侯事果成。
平生結客少年場,一劍登壇鎮夜郎。
馬上山川連六詔,匣中風雨渡三湘。
情知壯志圖龍額,無奈離愁數雁行。
別后相看萬馀里,尺書幾日過衡陽。
杜宇啼殘春又暮。午夢初回,寶篆籠香霧。惟祝東君須少住。莫教容易催歸去。
一院飛花兼落絮。雨雨風風,斷送春如許。倚遍闌干無意緒。滿懷愁思和誰語。
昔年展卷瞻遺像,今日停車謁舊祠。
有命不因廷杖死,無人敢向逆鱗披。
左遷再起心逾壯,遺囑千言我亦悲。
宿望諸公空袖手,欷歔碑記又何為。
璆山不斷吳天碧,詞客開林似安石。
長蕩千家曲隑青,高樓一片五云白。
蒲溪蘭坂槿為援,月榭風軒桂是尊。
已見吹簫迎竹浦,更逢移艇問花源。
萬花擁袂何蔥茜,幾曲歌喉遞流囀。
坐滿佳賓北海歡,歌邀群從西池宴。
江陵幼婦竹枝詞,清溪小姑桃葉詩。
謝公雅善洛生詠,勝在東山游樂時。
東山豈必終焉志,辟書四十膺朝寄。
看君長笑向西林,我詩更續瑯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