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題開州史君陳師宋柴扉
屋是茅一把,門是柴一束。
是間著宇宙,太倉半粒粟。
吾聞陳家扉,樣似陶家屋。
孤松不須雙,五柳何用六。
竹籬東復東,添種數叢菊。
剩肯蚤歸來,盈尊酒初綠。
屋是茅一把,門是柴一束。
是間著宇宙,太倉半粒粟。
吾聞陳家扉,樣似陶家屋。
孤松不須雙,五柳何用六。
竹籬東復東,添種數叢菊。
剩肯蚤歸來,盈尊酒初綠。
屋子就是用一把茅草搭建的,門是用一束柴木做成的。在這簡陋的地方卻容納著整個天地,就如同太倉里的半粒粟米。我聽說陳家的柴扉,樣子好似陶淵明的屋子。有一棵孤松就夠了,何須兩棵;五棵柳樹就已合適,哪用六棵。在竹籬東邊再往東,再添種幾叢菊花。真希望你能早早歸來,此時杯中酒剛剛泛起綠色。
太倉半粒粟:太倉,古代京師儲谷的大倉。此句將屋子所處之地比作太倉中的半粒粟米,形容其渺小卻能容天地。
陶家屋:指陶淵明的居所,陶淵明以田園生活和淡泊的詩作聞名。
剩肯:真希望。
盈尊:滿杯。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對田園生活的描繪和向往來看,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定的喧囂與紛擾,詩人可能渴望寧靜的生活。友人陳師宋在開州有這樣一處簡樸的居所,詩人借此表達自己的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和對友人的期盼。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質樸、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體現了詩人對自然、閑適生活的追求。
自予別京華,荏苒經五載。蕭條山林蹤,時論寧復采。命蹇嗟事違,藝微轉身怠。空懷戀闕心,鈞天夢猶每。茲晨送君行,感慨覺殊倍。羨君英邁姿,早歲志湖海。俊辭何鏗鏗,偉氣真磊磊。平生經濟策,欲以獻君宰。屬時搆艱難,四郊尚多壘。趙國仰魯連,燕昭師郭隗。是事古則然,于今豈無待。君行勿躊躇,玄發容易改。壯士須特達,鄙人愧庸猥。昔年舊交游,零落知誰在。音書久間闊,迂慢豈予罪。云泥既遼絕,道路仍?峞。臨岐離別淚,那忍為君灑。
短杖輕袍歸去來,水云多處少塵埃。一春海鳥依檐宿,五月溪蓮繞舍開。云外送僧歸日本,月中攜客過天臺。衰翁不得瞻圓相,猶望新詩托雁回。
萬人擁坐聽潮音,寶剎曾迂玉駕臨。佛法曉敷三藏秘,帝恩春及九原深。鐘山坐處花頻雨,練浦歸時樹欲陰。擬問楞伽嗟已別,楚江飛錫暮沉沉。
綠槐官道蟬聲咽,故人相逢又相別。橋門風雨未經旬,便道歸裝向明發。舊書可讀劍可看,五色云錦胸中蟠。人生際會良有在,會排閶闔呈瑯玕。
數峰云斷處,去岸映高山。身到韋江日,猶應未得閑。
大椿不駐八千秋,空使孤兒日日愁。獨有當時枝上月,至今還照屋西頭。
荊棘生良心,米鹽入塵務。芬芳老不達,豈不以此故。人生錐處囊,穎末要立露。玉壺近青蠅,沒沒自點污。刳心萬物表,卻立看脫兔。
鄜州同知我鄉友,氣誼不啻金蘭如。異縣交游四十載,汗血復見名家駒。雄姿逸態乃若是,濯濯春風一端綺。六籍諸史蟠心胸,自分身名巳千里。至尊在御日萬幾,宵衣旰食憂群黎。宣集耆農至闕下,能者受任否者歸。歸給尺簡錄諭語,方正賢良聽推舉。邑村爭以名姓聞,生丁昌運天玉女。唳鶴灘頭江水秋,雞鳴起柁逐前儔。霄漢縱高從此上,林泉雖好莫能留。朝廷禮士邁古昔,除擢那能限資格。涓埃報效盍忠純,慎勿貪欺傾厥職。廉能總稱先府君,聲華軌范有持循。補袞當師仲山甫,作霖期嗣商巖人。銀河斜墮月欲入,晨光熹微候蟲急。雙瓶酒盡惜暌離,衫袖斑斕淚花濕。
小雨疏疏過,長江滾滾流。落霞殘照晚明樓。又是一番重午,身寄南州。羅綺紛香陌,魚龍漾彩舟。不堪回首鳳池頭。誰道于今霜鬢,猶自淹留。
七十三年矣。自甲午、至于丙午,流光似水。屢閱滄桑到今日,舊雨剩馀有幾。漫自省、昨今非是,華發蕭齋箋草木,嘆平生、志業如斯耳。邯鄲夢,差堪比。唯公岳岳仍嵩峙。已寫就、藏山巨著,霞情猶寄。杜老放翁兼白傅,異代詞壇媲美。看海內、景行行止。休說文章供覆瓿,富雄篇、燦爛稱詩史。數酬唱,能予起。
造次識荊曾有年,虛居困劣事依然。山林莽莽其憐我,心路漫漫遙對天。尤世無端權放浪,謀身自拙嘆迍邅。暇閑重把風云嚼,細掃幽懷入矮箋。
澗水溪冰似鏡清,自看寒貌已分明。煩君別相江湖友,來歲誰魁淡墨名。
石頭敲火馬跑泉,直過陰山路八千。不見長安惟見日,時將草色記流年。
命泉即酒地仙藏,我乃靈媒覓八方。真宰親言人可益,心魂宜享此豐糧。
華房敞虛明,繡櫳聯綺疏。皓月粲瓊戶,回飆揚流蘇。其中棲祥云,淡蕩紛紆馀。非卿亦非矞,紫色燦以敷。亭亭忽為蓋,藹藹或成圖。縹縹映白鶴,依依覆丹爐。房中居者誰,高標列仙臞。春晨禮太乙,秋夕朝玄虛。非無長年術,亦有養生書。逍遙度人世,與天以為徒。何當寄幽蹤,謝此紅塵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