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秋五首 其三
隤照趣夕黯,孤燈啟宵明。
老夫倦欲睡,似醉復如醒。
寸心無寸恨,坦如江海清。
秋蛩何為者,四面作怨聲。
凄惻竟未已,抑揚殊不平。
切切百千語,遞遞三四更。
遶砌尋不得,靜坐復爭鳴。
有口汝自苦,我醉不汝聽。
隤照趣夕黯,孤燈啟宵明。
老夫倦欲睡,似醉復如醒。
寸心無寸恨,坦如江海清。
秋蛩何為者,四面作怨聲。
凄惻竟未已,抑揚殊不平。
切切百千語,遞遞三四更。
遶砌尋不得,靜坐復爭鳴。
有口汝自苦,我醉不汝聽。
夕陽漸漸西下,天色變得昏暗,孤燈點亮,開啟了夜晚的光明。我這老人疲倦得想睡,好似醉了又像醒著。內心沒有絲毫怨恨,像江海一樣坦蕩清澈。秋蟲不知為何,在四周發出哀怨的聲音。凄慘悲切一直不停,聲調高低很不平穩。急切地說著百千話語,一直叫到三四更天。繞著臺階尋找卻找不到它,安靜坐著它又開始爭著鳴叫。你有嘴自己受苦去,我醉了不想聽你叫。
隤照:夕陽。趣:同“趨”,趨向。
寸心:指內心。
秋蛩:秋天的蟋蟀。
遞遞:連續不斷。
遶:同“繞”。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是在秋季的一個夜晚。詩人可能經歷了一些世事,內心已趨于平靜,面對秋天的景象和秋蟲的鳴叫,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詩人內心的坦然豁達。其突出特點是情感表達的對比鮮明,以秋蛩的哀怨襯托自己的平靜。在文學史上雖不算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作品,但體現了詩人對生活的獨特感悟和情感抒發。
閭門行樂送韶華,閑訪城陰野老家。黃蝶得晴飛菜葉,翠禽隔浦啄桃花。衡門倒屣臨官路,古渡橫舟閣淺沙。亦有詩人時一到,醉吟行盡夕陽斜。
碧戶朱窗小洞房。玉醅新壓嫩鵝黃。半青橙子可憐香。風露滿簾清似水,笙簫一片醉為鄉。芙蓉繡冷夜初長。
青云兩高士,肯伴老夫游。方駕相追逐,通宵復獻酬。詩書嗟失計,農圃話良謀。日后耦耕伴,懸知總白頭。
無無處,大道本無言。萬法拈來則一句,強名曰道字丹仙。象帝乃根元。真無處,妙化有無先。不空寂無傳最上,希夷微妙谷神篇。宗祖在先天。
地濕泉流礎,庭虛石臥云。井闌行小蟻,蛛網掛飛蚊。
孰知卜筑野人居,飽聽鄰鐘與粥魚。便覺悠悠云入座,只無??水鳴除。
燒痕吹盡荻芽生,江南二月春禽鳴。閒倚柁樓看遠水,依依楊柳故園情。
家住江源行入海,壯游昔有眉山蘇。卻登金山望鄉國,夜江光怪驚棲烏。高才盛年世清宴,歸山誓水寧非誣。多難方知太平好,或出或處皆裕馀。明季流寇禍至烈,易堂尚可安琴書。團瓢歷歷七十二,即今何地容潛夫。天遺地孑幾耆老,削跡夷市蜷窮廬。神州莽莽塞荊棘,三湘百粵無完區。引繩而絕必有處,激發禍始鐘巴渝。勢劫馴良化豺虎,閉關猛噬安逃逋。中江老人發過耳,家屯與國齊瘡痡。十年千憂犯真宰,白頭形影酬羈孤。相過朱王慰朝暮,濡沫那得忘江湖。覆舟之山渺天際,??萬眾真為魚。千重萬掩愁肺腑,濺淚驚心空友于。眼穿望斷歸不得,偶觀畫稿疑鄉閭。何時聞雁空泠峽,且視飛鳥山館圖。
兄弟趍庭雁影翩,祗今癡絕尚依然。競陰莫廢經綸業,愛日當知喜懼年。顏樂自憐乖夙志,南陔誰解補遺篇。幾時得遂求田計,晨夕相將理斷編。
為念湘陰老居士,安心無地只逃禪。行藏草草真成夢,云樹沉沉各一天。夜雨秋池留此夕,松風琴韻憶當年。蓬蒿羨子能高臥,苦我猶矜泊宅編。
一錫飄然似野云,禪衣猶似帶征塵。公家將卒成何用,卻教山僧立戰勛。
山南山北似壺天,雨宿風餐近日邊。噭噭猿啼石門路,此身渾是謝臨川。
只須終日醉騰騰,冷看榮枯本不曾。蟻子側坡逢白雨,婁啰與鈍兩無憑。
云合虹腰斷,風回兩腳斜。淺灘屯宿鷺,高樹競棲鴉。
胸中有全山,華嵩亦自小。孤坐對嵓姿,肝腸倚天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