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平公橋
高岸行成路,清渠淡不波。
荇花深似菊,芡葉皺于荷。
聞道新橋好,還成帶雨過。
如何平氏店,宿處不逢它。
高岸行成路,清渠淡不波。
荇花深似菊,芡葉皺于荷。
聞道新橋好,還成帶雨過。
如何平氏店,宿處不逢它。
高高的堤岸走得多了成了路,清澈的水渠平靜沒有波浪。荇花顏色深像菊花,芡實的葉子比荷葉更皺。聽說新橋很不錯,結果還是在雨中經過了。為什么平氏店,住宿的時候卻沒遇到它。
高岸:高高的堤岸。
清渠:清澈的水渠。
荇花:荇菜的花。
芡葉:芡實的葉子。
聞道:聽說。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在出行途中經過平公橋,看到沿途景色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或許是在鄉村游歷,帶著探尋新橋的期待。
這首詩主旨是記錄詩人途中見聞與感受,突出特點是對自然景色細致描寫。在文學史上雖不著名,但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的觀察和感悟。
長城役罷驪山起,秦人斷念還居里。一呼或化為侯王,避之卻是神仙子。
漢家宮殿生荊棘,桃源千樹長春色。花香破鼻桃離離,只在人間人不知。
夢中有客曾一到,屋舍衣裳殊草草。狗彘雞豚還治生,若度流年不知老。
南華砎壁連天起,人家庭戶多流水。紅碧夭桃百種花,不似凡間錦和綺。
仙人容貌閑且都,居處雖貧樂有余。老子桃紅入雙臉,皤然只有銀為須。
仙家女兒多茜衣,桃花宜面葉宜眉。離宮茅舍略相似,別有譙麗璇為題。
仙君名氏猶屬秦,許由往往陪游人。老人石上問行客,傳今幾世秦之君。
為言天下方南北,人鹿千齡經幾得。嗟說來時桃始華,桃子而今未成核。
祖龍往日親曾見,六合連兵事攻戰。北城紫塞南陸梁,傾貲未足供輸挽。
誠知黔首無聊生,側目有誅正視刑。剖心不獨商王受,當時論殺諸儒生。
我本何辜一何幸,避役離鄉共亡命。石髓藥苗聊解饑,經年陡覺儕仙圣。
訊今丞相胡為者,振古如今同土苴。驚起城頭角調哀,頓覺令人小天下。
秦政求仙徒爾為,避秦役夫能至之。還知道可無心得,學道有心無乃癡。
我家西山下,早晚空翠滴。
漫仕鄂王城,西山悵難覓。
不知寒溪上,好景天意錫。
舉趾異川陸,千里共岑寂。
丘園動歸念,魂夢時歷歷。
東吳賽粵甌,信美心愈戚。
古見似人喜,鄉闬今有覿。
且作西山游,笑顏忻自赧。
廢圃晨游,舊觀歷歷。三徑已荒蕪,歌酒地,悄悄無人跡。
為山傾仄,支柱皆名石。桃李無言,為人岑寂。
早綠暗紅稀春去也,嘆繁華難覓。落花如積,誰與東風惜。
艤舟洞庭三日雪,一夢十年今白發。
君家此圖忽墮前,便擬寒流泛秋葉。
玉花淅淅紛長空,征鴻不度天無風。
批巖暗水咽哀玉,并溪古木僵寒銅。
李成不生郭熙死,問君今世誰能此。
群兒丹鉛較形似,我識此翁非畫史。
坐來正復靦我顏,試問倦鳥何時還。
少文已老塵埃間,從翁乞我松陵山。
硬語斡地軸,奇辭拔鯨牙。
向來豫章公,一洗空百家。
此燈不可傳,公實優曇華。
銀河會可窮,從公丐靈槎。
岡背車痕亂,崖陰馬足黏。
地爐茶帶苦,幔店酒多甜。
水減溪身瘦,冰凝樹角铦。
衣篝都已盡,無可更重添。
太倉宇宙久陳陳,合與英豪共作新。
修造鳳樓須有手,住持烏寺可無人。
千官禮絕三司貴,一士心歸萬國春。
藉與八風吹六翮,飛騰意度不無神。
濯濯雙引干,盤盤同結根。
人知靈草木,天與好兒孫。
嫵媚花窺眼,婆娑秀此軒。
門中福未艾,遶樹更蘭孫。
君家即墨君,不與世同調。紫云覆寒冰,色與質俱妙。
誰知窮荒地,尤物來越徼。探囊忽見畀,此事出吾料。
隋珠暗投處,嘆息真可吊。物生各有用,瑚璉薦清廟。
君才兩漢余,妙句出長嘯。吾衰亦粗爾,老語世不要。
摩挲冰玉質,自慶還自譙。愿君為追琢,勿令研空笑。
浮云過眼只斯須,兀兀粘黐政笑渠。
萬事悟來俱蟻穴,一官隨處是蘧廬。
已知要路真聊爾,試問高懷竟孰如。
老樹扶疎真可愛,因君又欲感歸歟。
稍稍云氣散,溶溶山態囘。
翠旌千丈立,寶障百重開。
此地真堪老,何時遂得來。
海中蛟蜃惡,吾不問蓬萊。
雝雝云間鴈,南飛北軒翥。
妯娌幾多人,兒夫獨羈旅。
郎書憑誰寄,妾意憑誰語。
頼有雙鯉魚,尺素為懷取。
歡子今來歸,還羞入朱戶。
告之莫流宕,天靜星可數。
星子何昭昭,行不如歸去。
心事何曾吐一分,鼓嚴早已報三聲。
元戎十乘公先啟,野渡孤舟我自橫。
細看好山須少駐,緩搖柔櫓莫多鳴。
倘能黃鶴樓前見,安得春江尾柁行。
昨日到今日,滿江常涌波。
山川非不好,風浪抑何多。
所愧累公等,固知如我何。
柁樓無晚照,高臥一長歌。
長號西山云,見子單閼夏。
孤生九死余,相遇天所借。
崎嶇易寒暑,荏苒問田舍。
流萍忽復散,皓月耿清夜。
孤筇子何往,征馬吾屢跨。
空余碧云詩,十襲閟蘭麝。
匡廬富清景,得子更增價。
他年東林游,吾猶廁陶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