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漱紫泥
道旁雨漱紫浮泥,高底成山下底溪。
谷轉峰回云出岫,沙翻石走草緣堤。
波生蟋蟀漂新宅,水落蚍蜉識舊蹊。
大地山河亦如此,看來只是許高低。
道旁雨漱紫浮泥,高底成山下底溪。
谷轉峰回云出岫,沙翻石走草緣堤。
波生蟋蟀漂新宅,水落蚍蜉識舊蹊。
大地山河亦如此,看來只是許高低。
道路旁雨水沖刷著紫色的浮泥,高處形成山巒,低處匯成溪流。山谷回轉,山峰迂回,云霧從山峰中飄出;沙石翻滾,石頭移動,青草沿著堤岸生長。水波涌起,蟋蟀的巢穴被淹沒漂流;水位下降,螞蟻能辨認出舊日的小路。大地山河也是這般景象,看來不過是高低不同罷了。
漱:沖刷。
紫浮泥:紫色的浮土。
高底:高處。下底:低處。
岫:山峰。
緣:沿著。
蚍蜉:螞蟻。
蹊:小路。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推測詩人在雨中漫步,看到道路旁雨水沖刷泥土形成的景象,以及自然山水在雨水作用下的變化,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以雨中自然景象為切入點,描繪了山水變化之景,進而引發對世間萬物高低不同、變化無常的思考。詩中景中含理,體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秋來城下柳條稀,祖席官亭醉落暉。小邑弦歌千室遠,空林悵別幾人歸。舟移越渚清砧候,路入吳門驛火微。此去料應承寵渥,臨岐何必淚沾衣。
當年入蜀嘆空回,未見峨眉肯再來。童子遙知頌襦褲,使君先已洗樽罍。鹿頭北望應逢雁,人日東郊尚有梅。我老不堪歌《樂職》,后生試覓子淵才。
洪都昔號殿西土,畫省新開列上臺。鄭老每從工部飲,烏公何待石生媒。斷云將雨侵書幌,明月隨風落酒杯。山獠洞庭皆入貢,海船日日候潮來。
蜀道荒涼多古木,筼筜千尺相因依。小年慣見今白發,杜宇夜啼愁不歸。老可嘗作陵州守,古墨蛟龍多入手。春雷每恐破壁去,神鼎空令夔魅走。丹丘越人不到蜀,脩葉何以能縱橫。內府人家爛熳寫,使可見之心亦驚。江南御史龍頭客,暫別那能不相憶。知君深識篆籀文,故作寒泉溜崖石。
華駒細犢小香車,城南陌上問倡家。倡家窈窕可憐妾,石榴裙裾飛蛺蝶。零陵酒熟正宜嘗,嬌歌一曲雙斷腸。斂笑含顰背花燭,眼意拂君君暫宿。
嶪嶪羅浮顛,上有瑤石臺。秘書起嶺表,恍若登峨嵬。古心亦古貌,多藝仍多材。悠然葛天氏,醇樸逾嬰孩。青衫困一第,十上仍徘徊。龍門實有策,狗監嗟無媒。匏瓜詎足系,一命沾蓬萊。拙宦三十年,羽毛日摧頹。風騷炳一念,壯志浩不回。高歌掩陸謝,麗賦酬鄒枚。梁歐日倡和,王李時沿洄。馀工入翰墨,落紙皆瓊瑰。龍章剪薤葉,鳥跡行莓苔。八分走夷貊,四體攄云雷。邕斯有絕詣,鍇鉉無兼裁。緬思穆皇世,京華盛游陪。杯盂洞肝腹,土木馀形骸。橫當賀老盼,謂我青蓮才。三留瀫水棹,十寄羅浮梅。老成倏凋謝,涕泗橫蒿萊。
雪壓橫枝臥淺波,三花五蕊不須多。平生為爾添詩興,今日無詩奈爾何。
三章約法未全頒,且可從容議入關。柳下先生狂作圣,祇將夜起示人間。
嘗新詔墨九霄溫,簪笏晨趨建禮門。谷有嘉名居稷后,天臨廣宴陋膏屯。大烹巳葉彤弓什,正席先叨熟釜恩。恰值百年脩曠典,肅宗皇帝圣文孫。
懶于沙鳥拙于鳩。為無求。得無憂。底事疏狂,卻效子長游。畢竟無求何用出,求不得,亦宜休。西風真解釀羈愁。試登樓。望南州。黃葉疏云,搖蕩一川秋。更被誰家多事笛,吹不盡,思悠悠。
紫山青嶂盡如家,負日沖煙復帶霞。今古乾坤秋一幅,幾番歸鳥與棲鴉。
天下知名,今日劉郎,勝如舊時。記當年幕府,元戎高會,萬花圍席,爭看題詩。盡道坡仙,再生塵世,有制宜煩立馬揮。東陽小,豈容久駐,鳧舄暫雙飛。諸公薦墨交馳。要推上青云百丈梯。況平生慷慨,聞雞起舞,中原事業,不付公誰。生記今朝,頻將指數,較萊公爭半月期。功名事,不輸前輩,行即詔封泥。
鐘山瑞靄曉蒼蒼,紫禁猶傳玉漏長。雙闕旌旗低鳳輦,千官環佩列鴛行。恩光已共陽和布,草木均沾雨露香。獨愧此身無補報,年年萬歲祝堯觴。
老翁山下玉淵回,手植青松三萬栽。父老得書知我在,小軒臨水為君開。試看一一龍蛇活,更聽蕭蕭風雨哀。便與甘棠同不剪,蒼髯白甲待歸來。
雪兆豐年酒價低,也應乘興過橋西。風拋亂絮迷行跡,鳥擇危梢認故棲。撲面營營供客賞,穿窗故故索人題。天妃果是栽花手,開遍園林頃刻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