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孫檢正德操龍圖出知鎮江二首 其二
看花走馬紹興間,彼此春風各少年。
黃甲諸儒今幾許,白頭同舍省東偏。
昨宵歸夢月千里,余債欠君詩兩篇。
已乞閩山一窠闕,老身只要早歸田。
看花走馬紹興間,彼此春風各少年。
黃甲諸儒今幾許,白頭同舍省東偏。
昨宵歸夢月千里,余債欠君詩兩篇。
已乞閩山一窠闕,老身只要早歸田。
回憶在紹興年間,我們騎馬賞著花,那時春風中彼此都是少年。當年那些科舉中第的儒生如今還剩多少人呢,只有我們這些白頭的同僚還在省署東邊。昨夜在歸夢中,月光灑照千里,我還欠你兩首詩沒寫。我已經請求到福建的一個官職空缺,我這把老骨頭只希望能早日歸鄉種田。
紹興:南宋高宗趙構的年號。
黃甲:科舉殿試后,進士分三甲,黃甲即指進士。
同舍:同僚。
省東偏:省署東邊。
窠闕:指官職空缺。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從詩中可知是詩人送別老友孫德操去鎮江任職時所作。當時詩人與孫德操都已年老,回首往事,感慨時光匆匆,結合自身情況,產生了歸鄉的想法。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老友,表達了對往昔歲月的懷念和對歸鄉的渴望。其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回憶與現實的對比,引發讀者共鳴。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情誼和對人生的感悟。
萬里浮江更絕湖,扁舟東入霅川圖。
莫言舊菊荒三徑,須信中流待一壺。
今日詩筒煩遠寄,昔年樽酒記相呼。
立朝大節人能說,月在青天影自孤。
江邊瀟灑東山寺,知是曾經謝傅游。
一代英姿余信史,千年陳跡付東流。
暮云初致蒼生恨,遠翠如凝妓女愁。
好古嗟予生苦晚,停橈明月滿滄洲。
水落魚龍已退藏,小樓蕭爽裌衣涼。
山云雨過無窮態,巖桂風來不斷香。
已分文章成白豕,擬將富貴等黃粱。
嵇康潦倒渾無取,豈復眉開一點黃。
喜陪仙仗禁門前,餞臘賓春啟玳筵。
其聽金雞報新歲,忽聞玉漏惜殘年。
故鄉此去三千里,丹扆相違咫尺天。
待罪諫垣無補報,惟輸樸直體蕃宣。
城中少樂事,日日走塵土。因循嘉節過,春物遽如許。
駕言游近郊,及此新過雨。梨花雪飄零,麥腳浪掀舞。
傷心梅已葉,慰眼杏初吐。荒涼入古寺,迢遞行兩廡。
耽耽巨入閣,擐甲碩且武。出門詣支徑,信馬踏江滸。
小舟呼未至,危亭憩方午。長江渺無際,遠岫明可數。
舟中更奇絕,一視隘天宇。深流風浩蕩,淺岸石齟齬。
水鳧貞自適,修竹不知主。搖搖打魚艇,丁丁造船斧。
林疎見官道,路轉失前浦。奇觀非一狀,四面皆可取。
斗酒不妄傾,佳處輒自舉。杯盤漸狼藉,野?旋燒煮。
夷猶興未盡,落日掛村塢。歸涂繞城隈,醉眼迷處所。
臥柳久知名,敗屋費撐拄。輕盈楚宮樣,何事腰傴僂。
臨風發浩嘆,空響答人語。吾親俱老矣,君羹未嘗覩。
聊為半日樂,少慰一生苦。余年愿長健,彩服看兒女。
此外吾何求,窮通任天與。
西澗當年卜考槃,便于神武掛衣冠。
后生無復知前輩,故老猶能說長官。
三尺荒墳埋玉冷,百年壯節倚天寒。
表章頼有群賢力,誰把生芻奠酒盤。
家住濤江東復東,渺然云浪接晴空。
半生仕路崎嶇里,十畝家山杳靄中。
來往未成三徑樂,笑談還喜一樽同。
強將俚語賡妍倡,曹鄶端慚齒衛風。
三年留滯江之南,歸來故園寢亦甘。
經理草堂唐寶應,耘耡荒徑晉陶潛。
寸心自昔似南八,雙鬢只今如謝三。
手栽楊柳既合抱,木尚如此人何堪。
古木陰陰繞屋廬,官居端的似田居。
詩清子厚龍城句,字瘦誠懸殿壁書。
那復有心追四至,只應無事富三余。
一樽閑論金罍事,為笑紛紛竭澤漁。
西風籬落興悠然,秋影橫江鴈貼天。
短發未成吹帽飲,高吟先贈把茱篇。
黃花一笑小重九,青眼相看又四年。
欲試煙波釣竿手,南湖同上月明船。
炎暑墮何許,涼風忽吹衣。
野水映荒岸,寒叢秀疎籬。
蕭蕭林影薄,杳杳鴻聲悲。
秋禾亦既獲,聊足充吾饑。
翰墨場中老伏波,揮毫快馬下晴坡。
三年睿主思獻納,千里疲民頼撫摩。
瀟灑郡齋方在望,飄搖征棹未能過。
擬求墨妙輝衡宇,應有黃庭換白鵝。
亭近城隈瞰古塘,數行官柳間群芳。
沿隄草色連云色,隔岸山光映水光。
竹影日篩華徑邃,桂花風暢畫橋香。
他年木拱垂陰合,還有邦人戒剪棠。
二年摩手撫瘡痍,恩與廬山五老齊。
合侍玉皇香案側,卻持華節大江西。
鼎新白鹿諸生學,筑就長虹萬丈堤。
待哺饑民偏戀德,老翁猶作小兒啼。
古栝提封接日畿,專城皓首有光輝。
全家飽煖君恩重,屬邑豐登公事稀。
一簇樓臺居洞府,四時風景對屏幃。
多慚郎省無裨補,丐外猶能占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