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炊猿藤逕樹下
逕仄旁無地,林開忽有天。
丹楓明遠樹,黃葉暗鳴泉。
苔錦銀槍灶,蘆茸玉帳氈。
從軍古云樂,乞與個山川。
逕仄旁無地,林開忽有天。
丹楓明遠樹,黃葉暗鳴泉。
苔錦銀槍灶,蘆茸玉帳氈。
從軍古云樂,乞與個山川。
小徑狹窄旁邊沒有多余的地方,樹林開闊處忽然看到一片天空。火紅的楓葉使遠處的樹木顯得明亮,枯黃的樹葉讓鳴響的泉水顯得暗淡。青苔像錦緞,是銀槍般爐灶的鋪墊,蘆葦花似茸毛,如同玉帳的氈子。自古以來都說從軍是樂事,希望能把這片山川賜予我。
逕:同“徑”,小路。
丹楓:楓葉經霜后變紅,稱丹楓。
苔錦:青苔如錦緞。
蘆茸:蘆葦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從軍古云樂”可推測,詩人處于從軍生涯中,在行軍途中于猿藤逕樹下野炊,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可能社會處于動蕩時期,詩人投身軍旅。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野炊所見之景,展現從軍生活的樂趣。其特點是寫景生動,通過意象營造意境,表達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獨特的從軍體驗和對自然的敏銳觀察。
當年夏禹浚清江,風雨千秋憶圣王。倦客天涯憐水道,哀猿絕壑惜天光。如今大壩橫江鎖,指點長峽勝跡傷。縱使武侯還祀廟,滄桑難料事微茫。
上巳今朝是,清霜昨夜飛。色侵千戶曉,寒損百花肥。虛布青皇令,翻成白帝威。早行前路客,引領望朝暉。
雁回應蛩吟,蕭蕭落葉暮。誰知天籟鳴,盡是秋聲賦。
圣明重風紀,簡任須才賢。惟才政績舉,惟賢德澤宣。外臺表郡邑,二者寧可偏。王君荷美質,擢桂當妙年。衣繡立霄漢,峨豸侍日邊。風采動百僚,能聲人共傳。屬茲公道開,鶚剡橫九天。於焉被高擢,驄馬行翩翩。山東古齊魯,海岱遙相連。民俗尚淳樸,儒風猶藹然。君今貳憲紀,臨政須勉旃。中心抱虛白,雅操持貞堅。凜凜曉霜肅,皎皎秋月懸。令德一終始,踐履惟乾乾。庶以罄厥職,行見祿秩遷。
主人赤腳漢,欲賃西城夫。自言夫頗閒,一任吾兒呼。
邊馬思北依,晨風思北飛。役役會有還,之子胡不歸。欲歸又北征,適與風馬期。憂端來無方,人則莫之知。不傷道里遠,所惜光景移。肯以蘭桂心,化作秋草萎。行道各努力,吾亦從此辭。
功成賴假大天才,先把河山奪過來。唱罷人民當作主,笑拋誠信在蒿萊。誠信重囊拋不開,麥城敗走只馀哀。家奴少了曹劉術,枉自呼頭還我來。燈名走馬轉千回,帝主民奴陸續來。大路雙行任挑選,或為奴隸或奴才。寧為奴隸莫奴才,修到奴才要別材。日日畫眉問深淺,“圣明”歌奏鳳凰臺。大地蒼茫任主裁,沉浮一問顯皇才。精神肉體雙奴役,石壓彎彎變散材。散材非是好奴才,干不隨風吃不開。奴隸語言無可奈,新潮喜看涌天來。
十年淮甸嘆離居,喜得歸來有敝廬。衣裂去時慈母線,囊留別后故人書。四鄰訪舊多為鬼,三徑開荒半是墟。且把釣竿重整理,江南還有四腮魚。
風雨弦歌地,天教吾道南。交從澹處久,義向靜中參。得意鳥聲悅,名言草色酣。雅歌能砭俗,何必假雙柑。
連宵蠟淚滿銅荷,欲寫家書墨自磨。作客每嫌心緒惡,勝人惟有鬢絲多。江山月出騰兵氣,冠蓋風流倚醉歌。近市不堪聞臘鼓,錦城兒女近如何。
生長在邊城,騎射有聲名。召募河源去,長屯都護營。登山望敵氣,間道出奇兵。十決推雄戰,連呼拔虎旌。云中息刁斗,天上掃欃槍。坐弄胡笳月,梅花隴水清。
彼茁者芝,茂英煌煌。敷秀喬岳,寔繁其房。適符修貢,封巒允臧。永言登薦,抑惟舊章。
筆勢斕斑如虎臥,何止風流蓋江左。新詩吟出鸞鳳音,曉鶯未啼春欲破。始知李白飄然思,俊語天成安用些。鳳簫聲不類人間,玉管定非人所作。可憐洛下書生冷,雷轉空腸發清餓。終日長哦學不成,掩鼻皺眉相贊佐。與公并轡且西游,舉扇勿憂塵土涴。
得意簾前繞合歡,月光從自度欄干。玉蘭解瓣將舒蕊,可待停風怯曙寒。
只怨西風不早歸,早歸何似且歸遲。姮娥一夜搖團扇,更說明朝日午時。秋神今歲也癡呆,行李如何草草回。白帝羽衣渾不帶,炎官火傘卻將來。葵扇頻揮手已麻,竹床偏熱冷無些。面涼卻感須根汗,省得開門汲井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