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次伯庸學士韻二首 其一
侍臣催講御階西,云靜觚棱曉色低。天辟神州卑兩漢,地連碣石轉三齊。含香晝永閒青瑣,視草堂幽濕紫泥。最憶東山老松樹,秋風應有鶴來棲。
侍臣催講御階西,云靜觚棱曉色低。天辟神州卑兩漢,地連碣石轉三齊。含香晝永閒青瑣,視草堂幽濕紫泥。最憶東山老松樹,秋風應有鶴來棲。
我生局束雞甕中,可憐蕭索如衰蓬。
豈惟五岳足未到,并此眼前山水無由逢。
螢乾蠹死老殘帙,何異候蟲時鳥啼悲風。
紀游往往羨康樂,神工鬼斧開鴻濛。
《秦州》杜老斗奇崛,實與太白《蜀道》爭兩雄。
后來手筆愧凡劣,譬以鈍戈朽甲攻。
崇墉夜來披點商丘刻,鮫人網布珊瑚空。
秀野草堂出新意,遇佳山水留詩筒。
淋漓潑墨更誰子,橫絕獨步青村翁。
齊州九點羅心胸,玲瓏雕刻青芙蓉。
中原蠟屐回匆匆,蠻天宰邑憑祝融。
洞庭彭蠡飛艟艨,中流絕叫驚蛟龍。
萬弩直射馮夷宮,彩絲吊屈心忡忡。
欲呼湘累歌蘭叢。
吁嗟乎,丈夫薄宦路已窮,簿領朱墨紛相從。
才雄天末少人識,頑煙瘴雨支吟筇。
江東群彥坐臺省,鏘鳴玉佩陳鐘鏞。
我讀君詩悼君遇,忽覺清夜劍戟摩蒼穹。
急?瓦鐺煮濁酒,為君感慨抑塞揮千鐘。
一編到手渾如夢,三載傷心謝斬衰。
開卷依然親阿父,沈吟能勿痛孤兒。
流離應許觀摩益,風木空滋魂夢疑。
歷劫不磨知有在,殘書珍重歲寒時。
少小學為文,韓蘇有卓型。別裁及詩格,李杜真前旌。
立言人所志,見道羌孰能。自讀宋儒書,始知朱與程。
詔我為學方,主敬與存誠。空言信何補,要道在躬行。
矧茲繼百王,君師任匪輕。衡門有遺賢,安能致諸廷。
溝壑有餓殍,安能飽以羹。返己率多慚,佳文何足稱。
有時雨未降,披衣宵立庭。既沾或苦潦,踟躕復望晴。
黍高稻宜低,夏耘春勤耕。望杏杏未紅,瞻蒲蒲已青。
織婦慮寒心,農夫望歲情。茅檐艱苦狀,彷佛常共賡。
結習難盡除,聊如勞者鳴。工拙非所論,歲月差可徵。
詩史讓少陵,我作方農經。
春氣侵人欲透扉,最憐獨樹掛斜暉。
靜邀好月饒心賞,漸覺枯禪減帶圍。
世味頗隨茶夢淡,詩情長共晚風微。
支撐舊學知何益,贏得流塵滿素衣。
孤島如稊一葦航,情懷跋扈興相羊。
身隨云鳥投清墈,夜鼓天風過黑徉。
翠蟹、胎魚堪入饌,竹灣、花嶼有飛觴。
此間未是埋憂地,貫月浮查正渺茫。
晚泊傍斜暉,臨江淚滴衣。
年華新歲改,京國故人稀。
云散崗巒彩,天垂薜荔圍。
嚴陵臺下水,但見暮潮歸。
蚤穿草履行求友,晚閉柴荊病絕交。
古德皆曾經棒喝,今人不肯事推敲。
吟千萬首等蛩響,續三百篇無鳳膠。
霍地鬢毛如雪色,少年歲月莫輕拋。
君山愀隘石城拳,上有高樓插九天。到此方知身世渺,閑來小結石松緣。
馬馱沙障江形狹,鵝鼻洲橫水勢旋。一片濤聲喧過處,西風又聳作詩肩。
東下江聲盡入樓,浪花淘盡古風流。六朝金粉豪華謝,百代英雄事業休。
牧唱樵歌共惆悵,鷗家漁艇自沈浮。蒹葭經露蒼蒼色,宛在伊人何處求。
瀛壖合是洞仙家,
宴賞貪看玉樹花。
賦罷新詩消受得,
春風何處七香車。
芳時嘉侶共招尋,眺遠憑高快賞心。城畔古丘封碧草,水邊遲日媚青林。遙山雨霽千峰出,近郭煙浮萬井沈。向晚欲歸還小立,關關幽鳥送春音。
步屧名園酒且隨,興高翻怕主人知。繁花臨岸水虛照,叢竹倚巖風倒吹。懶慢不妨終日坐,登臨如有隔年期。春塘見說鱸魚美,欲把長竿理釣絲。
卜吉崇崗思愴然,雙魂同閟晝如年。山中細草初回碧,廬墓人啼血色鮮。
一自仙游去不回,徒令孝子有馀哀。他年華表歸來后,知是人間幾劫灰。
張君贈我古研滴,四腳爬沙角如戟。肉翼絡髀老獸姿,世不能名眼未識。
我知此為天祿兒,口銜一寸黃金匜。蟾蜍嚼月兩吻坼,天鯨胸穴雙泉飛。
玉聲琮琤珠迸落,影射巖石光瀺灂。未央書殿立髬髵,曾見揚雄老投閣。
子孫晚出中平間,渴烏翻車灑平洛。宗資墓口臥露霜,頭角頓挫仍騰攫。
爾來拂拭傍幾案,眉目睢盱苔蘚剝。形模不入世俗用,疑付大手傳糟粕。
未能點綴清廟頌,開辟大易摛春秋。就令□□□□□,末勢猶足為遷彪。
物無貴賤系所用,千金乞我直暗投。圖書散落愈□下,晚歲惟有齏鹽謀。
學注蟲魚問老圃,無乃塌颯為匜羞。
舉世趨昏濁,前賢慕獨清。
低回從客笑,懷卷待時平。
彭澤非難學,菟裘且旋營。
樂哉莘野趣,功業在深耕。
酣歌古寺意偏雄,南北分攜在眼中。
滿目秋光何慘澹,無邊云樹對飛蓬。
芙蓉江上仙舟遠,白鷺洲前旅夢空。
把袂臨岐情不極,魚書莫惜寄東風。
無數閒云出翠微,
和風和雨夾山飛。
孤煙一片如輕絮,
自繞疏林款夕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