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寄宣州廣教文鑒師
秋池對門蓮子枯,野壁剝月蝸涎涂。
庭中兩株石楠樹,上有山鳥長相呼。
當時聯巢接飛者,一落梁宋一海隅。
扶桑日枝幾千尺,光彩不獨生陽烏。
秋池對門蓮子枯,野壁剝月蝸涎涂。
庭中兩株石楠樹,上有山鳥長相呼。
當時聯巢接飛者,一落梁宋一海隅。
扶桑日枝幾千尺,光彩不獨生陽烏。
秋天池對面的蓮子已經枯萎,野外墻壁上月光照著,爬滿蝸牛留下的涎跡。庭院中有兩株石楠樹,上面有山鳥不停地相互呼喚。當時一起筑巢、結伴飛行的鳥兒,一只落在梁宋之地,一只遠在海角。扶桑神木的枝干有幾千尺高,那光彩并非只有太陽才能散發。
奉和:做詩詞與別人相唱和。
野壁剝月:野外墻壁上月光照著。剝,有映照之意。蝸涎涂:被蝸牛的涎液涂抹,指蝸牛爬過留下痕跡。
聯巢接飛:指鳥兒一起筑巢、結伴飛行。
梁宋:今河南商丘一帶。海隅:海角。
扶桑:神話中日出之處的神木。陽烏:神話中太陽里的三足烏,代指太陽。
此詩是詩人與宣州廣教文鑒師相唱和之作。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當時詩人或許身處秋景之中,觸景生情,聯想到與友人的分離,從而創作此詩表達思念。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友人的思念和對人生聚散的感慨。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與神話傳說相結合,營造出獨特的意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非經典名作,但展現了詩人的創作風格和情感表達。
長忌時人識,有家云澗深。
性惟耽嗜酒,貧不破除琴。
靜鼓三通齒,頻湯一味參。
知師最知我,相引坐檉陰。
鐘盡疏桐散曙鴉,
故山煙樹隔天涯。
西風一夜秋塘曉,
零落幾多紅藕花。
歸去來,
歸期不可違。
相見旋明月,
浮云共我歸。
九重城闕悲涼盡,一聚園林怨恨長。
花憶所為猶自笑,若問皇天惆悵事,只應斜日照雷塘。
幽并俠少年,金絡控連錢。
竊符方救趙,擊筑正懷燕。
輕生辭鳳闕,揮袂上祁連。
陸離橫寶劍,出沒騖征旃。
蒙輪恒顧敵,超乘忽爭先。
摧枯逾百戰,拓地遠三千。
骨都魂已散,樓蘭首復傳。
龍城含宿霧,瀚海接遙天。
歌吹金微返,振旅玉門旋。
烽火今已息,非復照甘泉。
放爾千山萬水身,
野泉晴樹好為鄰。
啼時莫近瀟湘岸,
明月孤舟有旅人。
江上春風留客舟,
無窮歸思滿東流。
與君盡日閑臨水,
貪看飛花忘卻愁。
嘉辰復遇登高臺,
良朋笑語傾金罍。
煙攤秋色正堪玩,
誰知靖節當時事,
空學狂歌倒載回。
客亭門外路東西,
多少喧騰事不齊。
楊柳惹鞭公子醉,
頃刻知音幾存歿,
半回依約認輪蹄。
高柳螀啼雨后秋,
年光空感淚如流。
滿湖菱荇東歸晚,
閑倚南軒盡日愁。
身逐煙波魂自驚,
木蘭舟上一帆輕。
云中有寺在何處,
山底宿時聞磬聲。
北邙山草又青青,今日銷魂事可明。
綠酒醉來春未歇,堪取金爐九還藥,不能隨夢向浮生。
沙塞秋應晚,金閨恨已空。
那堪裂紈素,時許出房櫳。
杵影弄寒月,砧聲調夜風。
裁縫雙淚盡,萬里寄云中。
身似星流跡似蓬,
玉關孤望杳溟蒙。
寒沙萬里平鋪月,
分明更想殘宵夢,
故國依然在甬東。
漢國山河在,秦陵草樹深。
暮云千里色,無處不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