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受禪碑
白馬之盟久巳寒,大碑深刻盡高官。就傳典午為文體,莫寄遼東管功安。
白馬之盟久巳寒,大碑深刻盡高官。就傳典午為文體,莫寄遼東管功安。
池館涼生,晚風吹月黃昏乍。誰拋小鏡貼鷗波,肩影羅衫亞。
兩朵珊瑚筆架。對沉吟、玉纖齊下。雙聲疊韻,鸞鳳和鳴,倩他描畫。
越國江山,潞河煙景都無價。蓮花莊子且安居,過了今年夏。
明歲曲江宴罷。彩豪簪、釵梁同掛。天街歸后,御燭光搖。細君歡迓。
日高深院無人,楊花撲帳春云暖。回文未就,停針不語,繡床倚遍。
翠被籠香,綠鬟墜膩,傷春成怨。盡云山煙水,柔情一縷,又暗逐、金鞍遠。
鸞佩相逢甚處,似當年、劉郎仙苑。憑肩后約,畫眉新巧,從來未慣。
枕落釵聲,簾開燕語,風流云散。甚依稀難記,人間天上,有緣重見。
翩翩飛蓬征,郁郁寒木榮。
游止固殊性,浮沈豈一情。
隆愛結在昔,信誓貫三靈。
秉心金石固,豈從時俗傾。
美目逝不顧,纖腰徒盈盈。
何用結中款,仰指北辰星。
故枝回首尚依依,日薄風飄未忍違。纞闕心情無奈老,弈棋朝市不如歸。孤根明歲知何似,茂實前情相憶稀。眼看江山重搖落,小臣惟有涕沾衣。
一番蕭瑟打寒窗,聽盡秋聲未肯降。苔甃煙荒蛩絮絮,油燈風飐影幢幢。傳書旅雁暮橫塞,壓陣軍鴉曉渡江。應是酒人偏耐得,夢魂夜夜落春缸。
嵩山有瑤草,白玉如膏流。
何日攀緱嶺,相攜臥石樓。
吐云騰斗極,飛翠滿神州。
笙鶴飄飖去,青天子晉游。
惟友于兄弟,惟順于父母。
無忝爾所生,造端乎夫婦。
君子之容舒,吉人之辭寡。
有常則可矣,欲自得之也。
天削奇峰映碧溪,到來漸覺玉繩低。
風云壯氣迎旌旆,嶺海歡聲罷鼓鼙。
玉乳金床供勸酢,欹巒曲磴愜攀躋。
止戈幕府渾無事,次第山靈待品題。
雉壇曾記探陰符,共挽天戈指羯胡。
我似魯連還抗節,君為翟義竟捐軀!
旄頭應避祁連冢,匕首空藏督亢圖。
歸去延陵須掛劍,只愁零落是楷模!
荒田無人耕,
耕著有人爭。
無風荷葉動,
決定有魚行。
龍圖學士滁之守,愛國恤民古稀有。政暇放情山水間,名勝追尋遠攜酒。
城南數里瑯琊山,勝跡森羅絕塵垢。太守開宴賓客喧,半是士民半僚友。
太守之樂,樂生民之康寧。生民之樂,樂太守之賢明。
太守歸而悠揚六七里,非太守之真醉。歸述文而垂光千萬古,見太守之醒醒。
太守樂民之樂,民亦樂其樂,上下通而政成。
于時禽鳥亦樂其樂,而且非且鳴。樂事無涯,無可寄情,姑以醉翁名而更名其亭。
太守謂誰,天挺歐陽公于廬陵。
衰謝無才甘陸沉,何煩青眼特遙臨。
驩欣便若平生好,慷慨深投半百心。
莫逆尚期清夜話,有懷先寄白頭吟。
卜居愿與嘉謀恊,早向春風聽好音。
畫旗搖曳午風多,金鼓聲繁水漫波。
春色二分看正好,國恩千載報如何。
江天路接心逾遠,花柳村深氣尚和。
童冠相隨單袷具,康衢時聽隔林歌。
羅浮四百玉芙蓉,上有飛橋跨兩峰。君愛麻姑臺上月,歸來莫待海門鐘。
山山雪里肉芝肥,之子春深尚不歸。長恨鐵橋峰下水,東西分作兩泉飛。
忽然縈繞,似飛絮沾泥,落花依草。憑肩握手,著處粉圍香裊。
又浴向清華沼,學睡醒宛央偎靠。恁般匿笑回身,背面教郎看飽。
誰遣,離情相攪,要鏡里藏春,雪中留爪。丹青現影,長貯春云容貌。
十七年來何處,怕也似徐娘已老。賺將詞客癡魂,展卷一齊銷了。
江城鎮日鎖寒暉,
拍岸濤聲夜入幃。
難得錢王射潮弩,
盡傾濁酒掩荊扉。